七一社区        注册

塞罕坝林场“绿色崛起”的有益借鉴

赵艳生

2014年03月18日10: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塞罕坝林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林场艰苦创业,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4度、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度的高寒荒漠地区,建成总面积112万亩、资源价值超153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为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河北政府网)

52年艰苦创业,112万亩的人工森林,创造了153亿元的资源价值。特别是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还有塞罕坝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这一组组数据,是塞罕坝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斗天斗地的成果,很是让人震撼!

塞罕坝人撑起的“绿色长城”,让笔者想到了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杨善洲退休之后带领乡亲们植树22年,造林5.6万亩。而塞罕坝人,已经默默耕耘了52年,特别是,塞罕坝林场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坚守。塞罕坝人这种精神和力量如果杨善洲九泉之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汗颜的。

而且,透过塞罕坝林场,看河北省的发展,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是与东部沿海和环京津的区位优势相比,还相差甚远。最让河北人抬不起头来的是河北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去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排名,最差10个城市中河北占到了7个。可以说近年来河北的发展属于高耗能下的低质量的发展,以至于才提出了“绿色崛起”的口号。“绿色”就是不要污染,“崛起”说明目前还处于低位。

回过头来,再看看塞罕坝的这些成就,塞罕坝就像是京津的“绿色裙摆”,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最主要的是塞罕坝让河北人看到了“绿色崛起”的希望。“绿色崛起”绝对不能再为上项目而开破坏环境的“绿灯”。为了上项目而对环境污染开“绿灯”,这将是对崛起的“饮鸩止渴”,如果那样将永远也实现不了“绿色崛起”。崛起不一定非要上“重大项目”,塞罕坝人植树造林应该成为河北“绿色崛起”的有益借鉴。

当然,“绿色崛起”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说说就行。要想实现“绿色崛起”,还必须如塞罕坝人一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不懈奋斗的毅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这需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时不我待,拼尽全力为崛起“添绿增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老兵808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