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有感于李先念不让子女“当官发财”

付彪

2014年03月17日16: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刚结束全国“两会”,李先念之女李小林便回到故乡红安。3月14日,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她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李先念主管国家经济工作26年,但他不允许自己的儿女经商。谈到这个话题,李小林笑了笑说: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父亲的一贯风格。她回忆,改革开放后,李先念有一次在饭桌上对孩子们严厉地说:“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时至今日,李家的4个子女没有一个人下海。李小林说:“父亲教育子女非常严格。他对外人比我们宽容。父亲就是要求我们做普通人的工作,不要去追求当官,不能赚钱,更不需要出名,把工作做好就行了。这就是我们的家风”。(3月17日《长江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提出了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也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提醒和警戒。我国自古也有“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之说。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然而,当官发财,是我国封建思想的毒瘤。以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为证:“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1916年在《新青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虽尸解魂消,焚其骨,扬其灰,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做官以张其威,发财以逞其欲。一若做官发财为人生唯一之目的。”可见,在封建社会,不少做官人的初衷并不是为民做事,而是为了“吃和穿”,还要发财,甚至要财源滚滚。如今,这种封建毒瘤仍牢牢存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把“当官”与“发财”看成是一对孪生兄弟,个别人甚至公然宣称:“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在他们眼里,做官乃谋取非分之想、贪图享受的终南捷径。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是当年黄埔军校门口的一副对联,它激励了许许多多黄埔学子的报国之志。毫无疑问,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今天的“官”与过去的官已有本质的不同,今天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做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革命前辈和时代楷模都给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方志敏烈士的“官”很大,却身无分文,一生清贫,以致国民党军队的士兵都感到无法理解。周恩来总理一生廉洁奉公,留下许多美好的佳话。领导干部的模范焦裕禄、孔繁森、范匡夫、杨善洲等时代楷模,也是一向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做官即不许发财”,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父亲的遗言,吉鸿昌把它烧制在瓷碗两侧作为“官铭”,用以警醒自己。从营长到团长、旅长、军长,直至省政府主席、前敌总指挥,不论官职怎么升,吉鸿昌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毫无积蓄,而且还把有限的家产变卖掉用以抗日。吉鸿昌随身带着这只瓷碗,折射的正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豫剧《村官李天成》中有个唱段《吃亏歌》也甚是感人:“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确实如此,一个真正称职的官,应该是甘心为民吃苦受累的;一个遵纪守法的官,是没有发财途径和机会的,也是不可能发大财的。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深意已昭然于心:如果一个人想做官,就要断掉发财念想,一门心思做个好官;想发财,就请走别路。既想做官,又想发财,难免动用手中权力,其结局往往是财没发得了,官也丢掉了,还落得个“贪官”的恶名,甚至因此掉了脑袋。无数事实表明,什么时候把“为官发财”四字彻底分开了——当官与发财不沾边了,才会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公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付彪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