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白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11日上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依托,抓好改革发展任务落实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把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投向基层,多办雪中送炭的实事。(据3月12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抓基层、打基础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把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投向基层”,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好办公用房,并在强化管理、拓展功能、发挥作用上下功夫,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阵地、有场所、有平台为党员和群众服务。
可以说,村级活动场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场所,它关系到党组织自身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代表着村级党组织的形象。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新建了一大批活动场所,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然而,不可否认,一些地方虽然新建了村级办公用房,却整天是“铁将军”把门,平时村干部很少进来办公,村民办事经常吃“闭门羹”。有的室内堆放许多杂物,室外四周杂草丛生,外墙被乱涂乱画,影响基层组织整体形象。有的只有一个“空壳子”,内面办公设施残缺不齐,要组织党员活动、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公益活动很困难,仍然是“党员开会大树下、群众办事干部家”,村级活动场所吸引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不强。
这种村级办公用房由“新房”变“空房”的问题,虽是个别,影响却不小,既导致资源的浪费,又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形象。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由于少数乡镇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发挥作用指导督促还不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往往满足于场所建了、阵地有了,却没有真正把场所管起来、用起来。有的只是把活动场所定位为村干部办公的场所,没有拓展服务功能,对党员和群众开放得不多,限制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出现“有阵地、无服务”的现象,村级活动场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不让村级办公用房“新房”变“空房”,就要落实管理责任,明确产权关系,规范日常使用,不能随意闲置或挪作他用。要通过多种渠道设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专项资金,配备办公用品、电教设施、图书报刊等,抓好室外场地硬化、绿化和美化工作,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亮”起来。要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公开服务流程,设置办事指南,承诺服务项目,使群众切实感到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有址议事、有章理事,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为温馨的“党员之家”和“村民之家”。
相关专题 |
· 干越白丁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