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哒
众所周知,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近尾声,在活动中,涌现出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抓好作风建设这一主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经验。但是,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过关、收官心理,认为收尾既收场,活动中已按规定动作办事,让风气有所好转、作风有所转变,活动完结后就不再需要注意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笔者以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转作风不是一阵风,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落实。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抱着“过关心理”,完成一样丢一样,只会是“猴子搬包谷”,不仅作风问题得不到解决,更让群众失去信心,疏远干群感情。
思想上不放松。要真正做到把好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关键是要从思想上“生根”、在心灵上“烙印”,以内心的不由自主引导行动上的情不自禁,让作风养成在实践中成为一种自觉。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活动收尾、正作风继续”的心态,继续深入的学、自觉的学,进一步增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从而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激发转作风的内在持久动力。
行动上常坚持。“光想不做假把式”,要想让群众看到我们的好作风,就必须切实把转作风与组织工作实际相结合、与个人思想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立即行动,持之以恒的坚持,要不折不扣,真抓实干地落实;要在保证质量、严格标准的前提下立即执行,能快就快、能早不晚,雷厉风行、高效运作,无条件的争取第一时间去完成。
制度上严要求。转作风,做到有效,保持“长效”,就须在“制度”上狠下功夫。通过建章立制,用制度、法定程序来固化和保障转作风成果并引入群众监督,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把“上面”要求、实践经验和“下面”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一批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规章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转作风有制度“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