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黄洁夫拒签红包协议“笑点”在哪?

付 彪

2014年03月06日15: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是对我尊严的侮辱”,4日上午的政协小组讨论中,这位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对同行们说。黄洁夫指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刚刚出台的新规:今年5月1日起,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要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3月5日《中国青年报》)

黄洁夫直陈这一新规的不合理,敢说真话、敢亮家丑,值得点赞。

黄洁夫认为,这个“莫名其妙”的协议,是对医生的一种“惩罚”,对尊严的一种侮辱。他说,医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要宣誓,这个承诺是终身的。如果一个人要不断宣誓,他的誓言是没有效的。这很可笑。难道签了协议就真的没人收红包了?

事实上,黄洁夫拒签“红包”协议,“笑点”不在于尊严,而是在于这一新规的设计不合理。早在2012年9月,国家卫生部就要求医患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如今老调重弹,似乎彰显了整治这股歪风的“决心”,实则是隔山打牛、虚放一鞭。

退一步来说,如果签订一纸协议管用的话,恐怕早就没有医生收受患者“红包”一说。正如有的网友表示,其功效如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与纪委签订“廉政协议书”、夫妻之间签订“忠诚协议书”、驾驶员与交警部门签订“拒绝酒驾协议书”一样,至多是一种“友情提示”而已。

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其滋生的根源。不难看到,无论是医患关系矛盾突出也好,还是“红包”久治不愈也罢,都源于当前医疗体制的积弊。要从根本上消除医疗“红包”,就须像抓腐败一样,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有关部委应少些“表皮”折腾,多些“割肉”除弊,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快马加鞭推进医疗体系改革才是。

比如,如何强化医德考评的刚性,如何规范医生的收入,如何拓宽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制约,如何促进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等。唯有这些制度机制的“复合效应”,方能从根本上净化医生收受患者“红包”的环境,进而化解紧张的医患矛盾,重建医患之间信任。毕竟,制度体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其功效远胜于一纸协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付彪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