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略谈寻常百姓对治国理政的五大真知灼见

萃岚

2014年03月05日16: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笔者是一名寻常百姓,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有所了解。以笔者之见,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如何治国理政常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以笔者之见,其中主要有五大“高妙灼见”,现给全国两会呈上,以供议事决策参考:

一是“优化官场生态,营造廉洁氛围”。一个时期以来,我国腐败现象呈多发频发高发趋势,串案、窝案、案中案司空见惯。如黑龙江韩马案、阜阳王肖案、郴州腐败窝案、茂名腐败窝案、韶关腐败窝案、河南交通厅长“四连腐”等等,都让人触目惊心。许多群众认为,这固然与干部的自身素质有关,但也和一定的官场生态密切相关,和一些地方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监督有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优化官场生态,营造廉洁氛围,必须扩大民主,实行信息公开,发布权力清单,在各项决策中扩大民意权重。

二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共同富裕”。对“改革红利”这个词,不管专家如何解释,老百姓的认为它的本意,应是改革产生利益的总和。这种利益应该用来造福人民,现在国家手里有钱,应该向普通百姓释放这种红利,着力提高劳动群体的工资收入,着力打造橄榄形收入结构,让更多的劳动群众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要想提高劳动群体工资收入,必须扩大劳动所得,改变“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斥劳动”那样一种状况,抑制资本获得过多的超额利润。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搞好政策托底”。古语说,“穷生贼,富生淫”、“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人说,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百姓的生活状况有关,这话不无道理。反观社会上的一些刑事犯罪案件,其中一部分和个人生活特别贫困、希望走出困境不无关系。为确保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保障尤为重要。特别是要着力确保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强调政府对特困群体的帮扶义务,要改变流浪汉、乞丐满街跑那样一种局面,要加强救助站建设,真正发挥作用。要强力推行高龄津贴制度,确保困难群众晚年无忧。要实行对抗战老兵的优抚制度。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美德。

四是“硬化国家机器,确保国家安全”。“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亡则存。”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安全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不容盲目乐观,发生在昆明的301暴力恐怖事件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着力打造和织密国家安全网,确保社会稳定。要强化人民民主专政,让国家机器硬起来,搞好群防群治。维护国家安全,单靠政法机关孤军作战不行,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着力提高应急防御能力,方能防患未然。同时,还要注意舒缓社会张力,凝聚民心,汇聚民力。

五是“增强阵地意识,搞好舆论宣传”。古人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毋庸置疑,人民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量,同时也需要丰富精神食量。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显而易见,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其中关键的一招。百姓希望党和政府,增强阵地意识,搞好舆论宣传,凝聚向上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 避三舍,把“黄赌毒”扫地出门,荡涤各种歪理邪说和“精神雾霾”,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给百姓一个明净的天空。

寻常百姓同时期盼“富国强兵,维我海权”,向往“祖国统一,破镜重圆”。凡此种种,都是人民的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奋发图强,升级中国,人民群众有理由相信,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 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萃岚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