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赛场选马”值得商榷

周晓云

2014年02月28日15: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世人在感慨“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难道“唯分取人”的“赛场选马”就完全科学公平吗?

不可否认,竞争性选拔在拓宽选人视野,防止“暗箱操作”方面的确很有效果。但简单以分取人,“一考定音”,不看工作实绩,不看德才表现,不听群众评价,单凭考分来选人用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在统一笔试、统一面试的情况下,“选马规则”看似公平、公正,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实则不然,值得推敲。在笔试环节,什么样的人占优势?那就是知识水平高的人;在面试环节,又是什么样的人占优势?明显是能说会道的人。

我不敢说,知识水平高的人都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也不敢说能说会道的人都是巧言令色的“老款嘴”。选知识水平高、口才好的人也没有错,但“唯分取人”已然忽视了“德”和“能”的考量,好比“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没有抓住主要问题,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人岗不相适”等问题,助长“干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说得好”的歪风,造就大批“考试专业户”,让埋头苦干的人没有奔头。

“赛场选马”值得商榷,赛场上选出的“马”是不是“好马”,关键看“选马”规则是否科学合理。第一,要考准“能”。根据岗位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题,适当降低年龄“门槛”,增加专业和经历的要求,最大限度保证“人岗相适”、“用人所长”。第二,要考准“德”。适当增加考察分值的权重比例,扩大考察范围,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评价,避免简单“以分取人”,把“有才无德”,甚至是“无才无德”的人选拔上来。

不“唯分取人”,就要变“一考定音”为多元考录,在看考官给分的同时,多听群众的意见和评价,问群众给多少分,看德才表现如何。在看“赛场”分数的同时,多看工作经历和实绩,看“战场”上赢得了多少分,衡量“实战”能力如何。把口才与口碑、知识与能力相互印证,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马”选拔出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