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5日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新华社、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的巡视反馈情况。此前,中央巡视组对云南省、商务部、三峡集团的巡视反馈情况已公布。截至目前,在第二轮巡视工作中,已有7个巡视组分别向7个被巡视地区单位反馈巡视情况。(201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我们都知道,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对建立党内巡视制度进行过探索。时至今日,巡视工作已经成为党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内纪律所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方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对巡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修订的党章中再次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将这项工作以党内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这标志着巡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实践已经证明,巡视作为一项重要的党内监督制度,在党内监督活动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兴旺、长远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因如此,有人称,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和反腐利器。因为与其他党内监督方式相比,巡视监督主体层次高,监督对象明确,监督内容和范围广,又在较长的时间内与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干部群众近距离接触,体现出强制性、权威性、综合性、全面性、深入性、防治性等鲜明特点,所以,又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反腐败的“千里眼”、“顺风耳”。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央改进巡视工作、加强巡视监督,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决心和举措,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各级领导干部受到极大震慑和警示,广大干部群众受到鼓舞。譬如,中央各巡视组下去后,公开了值班电话、通信地址等信息,此举受到群众欢迎。在听取被巡视地区、单位工作汇报的同时,巡视组更加注重明察暗访,通过受理来信来电来访、“下沉一级”走访调研、跟踪网络舆情等方式,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和途径,使监督由远到近,由软到硬,由难到易,由短到长,由晚到早,让腐败望而怯步,把腐败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由此观之,中央巡视组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这次“直奔主题”的巡视风格,既体现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也顺应了严惩贪腐的民意,给我们的启示是:腐败行为的实质,是滥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只有“开门”巡访,敢于碰硬,对准要害,盯住不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监督威力,既有关“老虎”的大笼子,又有捕“苍蝇”的小网罩,从而形成强大震慑,让“苍蝇”“老虎”无处遁形,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也才有望得到遏制。
相关专题 |
· 林伟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