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员腐败59岁易“栽”并不奇怪

林伟

2014年02月26日16: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法治蓝皮书指出,2013年我国完善和创新反腐败制度成效明显。根据中纪委公开的2013年查处的案件情况,蓝皮书指出,当前腐败案件呈现的一大特点和规律是“59岁现象”依然显著。(2014年2月25日《京华时报》)

众所周知,从建国初期处决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以后处理陈希同、陈良宇、田凤山、胡长清、王怀忠、韩桂芝、郑筱萸等党员干部,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完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涉及腐败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数量和级别却呈上升之势。

这其中固然有监管不到位等客观原因,但深层次原因还是一些党员干部在主观上党性修养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追逐名利奢华,对已有的权力、地位和利益总不满足,私心太重,私欲太强。特别在接近离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中,有的人感到自己快要退下来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应该在卸任之前抓紧捞一把,不然就没机会了,结果心旌摇撼,意志衰退,品行堕落,晚节不保,最终滑向身败名裂的人生沼泽无以自拔,被称之为“59岁现象”,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

有分析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心态:存在着“权力即是金钱”的心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侥幸心理,即“只要屁股擦干净,退休后就基本上不会出事”。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根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案件数据,被查处公职人员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其中,51岁至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这既说明了“59岁现象”明显,更表明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行不通的,“只要屁股擦干净,退休后就基本上不会出事”是不可能的,至于“权力即是金钱”更是错上加错的。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大老虎”中,以公开通报被调查时间为准,刘铁男、倪发科、陈安众、祝作利均倒在59岁的门槛上,就是最好的例证,也向世人宣告:腐败不分职位 “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行业“冷热”,只要与权与利沾上边,不论官大官小、年老年少,谁都有腐败的可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能只是简单地在腐败与年龄之间划线,因为腐败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却与欲望有关、与权力有关、与监督的缺位有关。

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频现“59岁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行为不受制约,权力没有“关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腐败“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所以,规范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才是正解。惟有全方位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改革与制度创新,既要“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让“59岁现象”寿终正寝,才能让“35岁现象”、“49岁现象”不复存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林伟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