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热议:防止退休干部“最后捞一把”关键在监督不“缺位”

2014年02月25日15: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月25日电  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法治蓝皮书,总结去年反腐情况,公布国务院部门和省级政府测评结果。根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案件数据,被查处公职人员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其中,51至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59岁现象”明显。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法治蓝皮书主编、研究员田禾称,由于在职和退休待遇相差较大,部分公职人员会有心理落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网友认为,对于心里想着或者做出“再捞一把”的违规乱纪行为,要扎好“监督网”,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胡思乱想”者“有贼心没贼胆”,需要用好“监督”文章。


政府透明指数

网友“胡军”认为,一些官员之所以产生“最后捞一把”的“59岁”现象,其根源还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心不平,气不静,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置法纪于不顾,大肆贪污受贿,结果栽倒在“最后一班岗”上,落个违法犯罪、身败名裂、可悲可耻的下场。网友“半坡散人”表示,“59岁现象”实质上是官员“退前再捞一把”的侥幸心理在作祟。破解这种现象,必须建立更加规范和健全的“一把手”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探索干部考核“能上能下”的评定和晋升淘汰举措,加快制定和实施官员财产公示具体举措。通过制度的监管,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网友“周玉生”在帖文中写道,防止“最后捞一把”现象发生,除了让制度通“高压电”外,从内因讲,还是有平常心。俗语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命比命,气坏病。临近退休年龄公职人员一定要保持平常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网友“牛沐钟声”表示,现在少数领导干部退休,心里想着或者做出“再捞一把”的违规乱纪行为,往往与监督不力、“成本”较小有关。扎好“监督网”,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胡思乱想”者“有贼心没贼胆”,需要用好“监督”文章。加强退休审计,让涉事官员难以闯关,从头到尾把风险岗位和敏感工程梳理一遍,督查领导干部“站好最后一班岗”。完善“终身追究责任制”,对地方发展规划、工程投资兴办、党员干部选用等重大事项,完善严格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不管在职与否,一旦查实查明,依法依规给予党纪国法处理,始终上紧遵纪守法的“发条”。此外,一并加强对其他在职干部的监督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加强对退职干部利用下属、亲朋等“自己人”,以“打招呼、递条子、拉关系”等形式,为非法企业谋利和违规用人提拔“开绿灯”。监督到位,不管退休前后,各种好作风也才能保持到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