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常鸣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国各地加大治理力度,有媒体和社会民众监督,群众反映强烈的吃喝腐败风气明显好转。半年多过去了,一些习惯了胡吃海喝的官员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悄然将单位食堂演变成新的公款吃喝之地,这一动向值得我们纪检监察部门关注。
笔者曾到某县诸多单位食堂明查暗访,发现该县机关76%单位食堂经过了整修。外部普通,内部却装饰豪华,除了设置一般性的大饭厅,还有包间、KTV也暗藏其中,与星级宾馆不分上下。据知情人透露,在选聘厨房工作人员方面,他们费尽心思,有的单位食堂甚至高薪从星级酒店请来大厨,从社会招来年轻漂亮服务小姐;在采购菜式用料上更是颇费周章,精挑细选,山珍海味等丝毫不逊豪华酒店,“红塔山盒里藏熊猫”、“矿泉水瓶装茅台”等规避手段浮出水面。“馋嘴”的官员甚至还总结出“跟谁吃都得小心,范围必须小;在哪儿吃要注意,地点得安全”的“吃得小心,吃得安全”吃喝论。
笔者以为机关食堂成了腐败之地的原因有四:
一、单位食堂成为吃喝享乐的神仙地。中央明文规定不允许公款吃喝,身边有纪委监督、周边有群众的眼睛盯着,加上当今网络的便捷,官员吃请就显得非常谨慎。为躲避纪检监察部门的督查,吃喝不一定非要到宾馆饭店,机关单位食堂照样堪比神仙所。网上报料的《泰州豪华宴请遭民众围堵事件“下跪官员”被免职》,就是单位食堂腐败的真实缩影。
二、单位食堂成了变相发放钱财的福利地。有些单位领导将公共财政当成自己单位的“福利银行”。他们认为,现在单位不能发福利了,就从食堂上对单位职工进行弥补。效益一般的单位食堂象征性地付几元钱就可以吃到丰富的饭菜;效益好的单位,免费人员甚至扩及家属。笔者曾暗访某机关食堂,两元钱就能吃饱吃好,餐谱中有烧鸭、萝卜炖猪脚,外加酸辣豆腐汤,有时还会配点水果、点心。这样一年算下来,也是一笔数目可观的福利。
三、单位食堂成了套取国家资金的创收地。据笔者调查,有的单位将不合规的票据以餐费的名义在内部食堂换成正规的行政事业内部收款收据,从而使支出合法化,如公款旅游、发放奖金、送土特产、买烟酒等;有的地方直接用食堂承包费冲减该单位在食堂的招待费,既隐瞒了食堂承包费收入,又没有真实反映单位招待费支出。
四、单位食堂成为官员亲朋好友子女再就业的灰色地。近几年来,高考扩招,大学生比比皆是,待业青年就业压力大。官员担心“萝卜招聘”、“绕道进人”会遭他人举报。于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食堂招收员工合情合法,为安排自己亲朋好友子女就业安排也就顺理成章。食堂工作人员,虽为合同工,但却高收入。
为严厉打击打着食堂的名号,干着贪腐的勾当,必须进一步完善接待标准等方面监管机制,对单位食堂这块可能成为腐败隐蔽地可采取如下治理对策:
一是禁止食堂再建造、再翻修。中共要求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停止新建、扩建楼堂馆所。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制止和查处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及办公用房管理使用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二是核定食堂账户金额,三公消费严厉把关。公款接待必须经过网络申报、本单位审核、开展活动、上传单据、审核、获得报账流水单号六个步骤,最终才能报账。让公款吃喝的自由关进了制度程序的笼子里。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所有发票一律电子审核。公务用餐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工作餐只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等。
三是纪委监察部门经常不定抽查。各纪工委指导辖管单位制定食堂管理制度,加强监督,规范运行,从接待审批、物品采购、陪餐人员等方面严格控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制止。明查暗访,及时公布。将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加强对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发动广大群众监督,公开邮箱、电话,建立举报平台,及时掌握举报线索。积极鼓励人们利用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举报。每个人的手机都可以变成监督器,随手拍舌尖浪费,监督政府官员的公款浪费、奢侈行为。
为更好的落实反“四风”活动,让一切享乐主义烟消云散,遏制“食堂腐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