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灿
据包头晚报记者贾荣、赵永峰报道,这几天,已经搬入惠民新城新居的高俊平内心难以平静,他每天都会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从一个大信封内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信纸,这封寄给他的信落款处赫然写着“李克强”,日期则是2014年1月30日。高俊平说:“收到总理的回信,比我见到总理那一次还激动,因为总理回信的时间是1月30日,正是大年三十,没想到,大年三十总理还惦记着我们。”(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 )
从北梁棚户区不足20平方米的家,到宽敞明亮、干净舒适、配套齐全的新楼房,高俊平一家美梦成真的可喜变化,是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翻天覆地大变化的一个现实缩影,同时,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共筑“安居梦”的美好图景。总理在大年三十的喜庆日子里给乔迁新居的北梁百姓回信,传递了党和政府对群众难以割舍的情感和亲切诚挚的惦念。
“安居”自古以来就是寻常百姓对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对衡量幸福与否的基本标准。《汉书·货殖列传》一书曾用“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来描绘一种理想的生活情境。唐代诗人杜甫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忧国忧民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可见,一个安稳的居所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如今社会,人们对“住”的重视程度也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远远超过其他“衣、食、用、行”。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居住环境的改善总是会令人满怀期待,生活在包头北梁棚户区的人们更是如此。当他们如愿步入“安居”的行列,这无疑是总理回信中提到的“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如今,“安居梦”已经成为各地办实事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绕”不过去的门槛,也是广大群众能够自信回应“你幸福吗”追问的底气源泉。毕竟,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家兴,家兴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国强。然而,促使这一“安居梦”目标实现到底靠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总理在回信中给出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和作风”。这种决心和作风归根到底要回归到实干兴邦中来,回归到群众路线中来。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我们就能充分发挥惠民政策优势,用勤劳的双手、致富的头脑,实现“马上幸福”的夙愿。
当共筑“中国梦”的蓝图已经绘就,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已经拉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向往也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的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不只是“安居梦”,人们热切期盼的“养老梦”、“医保梦”等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起点,是检验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抓实干的“试金石”,更是助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