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今年2月初,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说。据北京青年报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所不完全统计,自中共十八大至今的近15个月里,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出访、参加各类会议共80余次,足迹遍及国内三分之一的省份和世界五大洲。(2014年2月17日 新华网)
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网友大呼感动。歌词于平实中直达心底,不由引发了众人对人生的深度思考。而习总书记在接受专访时也谈及这首歌。他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这样的回答让人感动、感佩、感悟,感动于他的夙夜在公,感佩于他的鞠躬尽瘁,感悟于他的实干兴邦。反躬自省,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也该好好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
夙夜在公,在忙碌中铿锵前行。从2012年11月中旬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至今的400多天里,习近平共进行了10余次国内考察调研。《诗经·召南·采蘩》中有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在他忙碌的脚步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毫不懈怠、毫不马虎的精神品质;我们听到了一种铿锵有力的奋进之音。于是乎,那些依然抱着自己是“官老爷”想法的领导干部,那些“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都该无地自容才是。要明白,若不懂得将群众放在心里,那就配不上“人民公仆”这个称号。唯有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匆匆流逝的时间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鞠躬尽瘁,在奔波中破浪前行。自去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迄今为止共出访5次,总计39天,行程遍布五大洲的14个国家,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他全方位外交的新布局。古人有志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当今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若没有高远的志向和鞠躬尽瘁的精神则必会使国家事业踯躅不前。因此,我们在习总书记奔波的足迹中看到了一种破浪前行的豪情壮志,看到了一种对自身发展道路的绝对自信。这样的境界定会使那些“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领导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倘若其能自警自省,自觉“排排毒、治治病”, 方能不虚度年华,为人民所满意。
实干兴邦,在劳累中踏实前行。在2013年的一次访俄之旅中,习总书记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一句“累并快乐着”让笔者想起一句很励志的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的“累”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国家领导人身上所具备的“人格魅力”;习总书记的“快乐”让我们看到了他“以天下为已任”的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正是这种“实干”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方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需脚踏实地干事业,摒弃任何纸上谈兵的“教条主义”,任何崇尚空谈的“形式主义”。唯有如此方能在岁月的流淌中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