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行受贿“花样翻新”,需收紧制度“笼子”应对

菲到荼蘼

2014年02月17日13: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新华网报道,40岁的刘成(化名)是杭州建筑行业一家企业主,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当下最新最流行的行贿和受贿方式,揭露当前行受贿的“新规则”,并称行受贿现象“就像烟一样,上瘾了之后再戒总会有点困难,也需要时间”。

行贿的“无孔不入”,受贿的“见缝就钻”,这是当前行受贿现象的一个典型特征。无孔不入,表现在行贿者的“良苦用心”,吃饭由会所、酒店换到了农家别墅,娱乐从酒吧、夜总会换成了套房单独泡澡,送礼改送名贵衣服了,他们还往往关注时事,处处为官员着想,尽量做到隐蔽、安全。同样,官员也乐在其中,只要法律、制度没有明确界定的,就成了他们的“安全范围”,见缝就钻,心安理得的私相授受,彼此方便。这些实质是在钻制度的漏洞,对制度的“笼子”形成不利影响。

诚然,官员理应秉公办事,坚持原则,洁身自好,不徇私利;商人也要按市场秩序办事,按规定办事,专注业务而不是千方百计的搞关系。做事、做官都不应通过钻营捷径、心存侥幸,把利益寄托在行受贿上,把权利展示在行受贿上。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已经如“烟瘾”般难戒,才不断有行受贿的花样翻新以应对制度的设计,不断有官员以身试险、心存侥幸妄图规避党纪国法的制裁,以至于花样百出,行受贿屡禁不绝,且越发猖獗,形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恶化的政治环境。

无论是怎样的行受贿方式,无论是何种“潜规则”,都违背了纪律的约束和法律的规定。但也正因纪律、法律的疏漏、制度上的疏忽,给行受贿者提供了“孔”,让他们有机可乘。这就需要我们的制度设计者,一方面要查缺补漏,补好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看好制度的“笼子”,真正让权力在制度“笼子”里阳光运行。制造“笼子”是为了有效的约束,约束权力,也约束社会行为。收紧“笼子”则是要管理,管理政治行为,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潜规则之风不可长,制度设计仍需把好关。疏堵防截,让入“孔”者有进无回,也要让他们在妄图进行行受贿的过程中自觉形成不愿、不能、不敢的意识,才能有助于公平、法治的实现。也只有真正把制度的“笼子”做好、看紧,把僭越制度的行为“抓早抓小”,把觊觎名利的欲望扼杀熄灭,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才能将行受贿的土壤清理干净,还大众一个健康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