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旭
某县一家农用机械配件生产商告诉记者,现在送土特产太显眼。这个春节,他直接送现金,领导送1000元,普通公务员送300—800元不等。“借着过年,去拜访一下领导,临走时给孩子留下压岁钱,大家也都心知肚明。”(2月7日 人民日报)
在明令禁止下,逢年过节拎着大包小包去领导家,往往是“十动然拒”。但倘若不“表示一下”、“意思意思”,又担心来年不顺,会被“穿小鞋”。中央禁令下领导干部不收礼咋办?另辟蹊径走“孩子路线”也还得绞尽脑汁仔细琢磨“以怎样的理由给领导的孩子发压岁钱”?这也成了不少人“新年里”纠结的“心疙瘩”。记者发现,以孩子升学、出国读书机票、给孩子带点文具等为由,给领导的孩子发压岁钱,变相给领导“拜年”,就成了新年里给领导送礼的“突破口”。
人情往来,本无可厚非。但少数人把春节看作是和领导拉关系、套近乎的大好时机,打着各种旗号大行贿赂之实。据一些腐败案件的细节披露,春节作为“八小时以外”腐败行为的高发期,不少腐败分子的堕落之路恰恰是始于春节收礼。他们认为“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孩子收点“节礼”是“小事”,还不足以违反纪律规定。可是,一旦送礼人出发点是为谋取政治利益的“权利照顾”或经济利益的“权利庇护”,而收礼孩子的父母也心知肚明,运用手中的职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地适时“回报”。那么,这些人情往来根本就不是“联络感情”,而实为“巴结权力”,这也让领导孩子的压岁钱变了味。
要杜绝这股不正之风,还须正本清源。首先,要用严格的制度堵住给领导孩子发压岁钱的“暗道”,比如,将“孩子收大额压岁钱视同父母受贿”写入禁令、严禁“放任、纵容亲属利用领导职权和职务以节礼名义谋取非法利益”,等等。其次,要加大监督惩戒力度,对于假借节日敛财的腐败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再有,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也必须跟上,常敲警钟,祛除贪欲之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当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慎独慎微,树立良好的家风,把自身的优良品德及思想的先进性传承给孩子,在教育上管好子女带好头,深刻认识到只有“小家”管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要经常告诫孩子切莫倚“门第”而自骄,仗“势力”而妄为,借“优越”而自堕。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高公权力运行透明度,杜绝权力寻租,让“巴结权力”的念想没有滋生的现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