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三公”经费预算也接上“地气”

根正苗红的小丫头

2014年01月24日16: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20多个省市陆续召开两会。从各地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看,今年“三公”经费预算均有所下降。其中,广东、北京、湖北下降超过10%,山东、江苏、青海等降幅约5%。然而,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却幅度不大。(1月23日人民网)

随着中央各项规定和禁令的密集下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呼声持续高涨。涉及公务消费的吃、住、行、游无一不受到限制。在这样的严苛禁令下,曾随处可见的公车私用、公款宴请现象已逐渐销声匿迹,偶尔曝出一两桩,也会似“过街老鼠”般被舆论围观与谴责。“三公”消费逐渐回归理性,“三公”经费减少也必将是大势所趋。然而,就在外界纷纷猜测新一年的“三公”经费将出现大幅下降之时,各地的“三公”经费预算降幅却似笔筒吹火——小气至极,与公众的期望存有不小的差距。

在2013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赞誉,而各项规定与禁令的下发,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要过“紧日子”的决心与诚意,但如今各地政府的“不差钱”表现,却让民众不免心寒与质疑。民众费解的是,在各地厉行节约,急刹奢靡之风的情况下,“三公”消费实际支出同比上年将必然缩减,相应的,政府的“三公”经费预算也应减少。如此算来,某些地方政府交上来的“三公”经费预算“答卷”,明显缺乏诚意,怎能让人信服。

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曾提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因为两者都将使人民的公共财产受到侵害。“三公”经费预算里的“水分”,其实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三公”浪费留白,从而再次助长贪污腐败的滋生。而远超支出的预算,也必会让年终某些地方和部门突击花钱的乱象重生。这种与往年无异的结局,无疑是将中央厉行节约的拳头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不免让人失望。

因此,“三公”经费预算必须减,必须挤干水分,让其接上“地气”,从而合乎民众要求,顺应民意期待。而要让“三公”经费预算接上“地气”,就不能搞一家之言,不能关起门来“打算盘”,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和征求民意,回应民众质疑。比如某些地方“三公”经费预算为何降幅较小甚至“原地踏步”,制定依据是什么?花费明细又是什么?“三公”经费中的结余,将怎么用,用在何处?同时对于“三公”消费的具体执行机制和办法,也应做到尽快完善与公开。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政府公信力,也让民众看到政府的诚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希望各地政府在制定“三公”经费预算之时,能够真正读懂中央下发禁令的苦心与深意,将厉行节约、戒奢从简的作风一贯到底,从而向民众交上一张更合理、公开、透明的“三公”经费预算“答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