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摒弃“官场八股”让报告更“接地气”

张冉

2014年01月24日16: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克强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人民监督,是一项法定重要职责。我们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的意见,召开各方面座谈会,认真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为了更好了解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心声,把顺应群众关切期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努力使报告“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人民日报》)

在很多人看来,工作报告就是政府自我“表述”的一种方式,内容越多越好,语言越“官方”越好。纵观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报告,也无一不是“官话连篇”,内容凸显着政府工作滴水不漏的严谨,和高高在上的“权威”。然而,在老百姓们看来,如此官方的政府报告却没那么深得民心,相反,前不久东莞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开口讲大白话,被广大网民赞其“接地气”。

其实,在政府部门中小到信息文件,大到工作报告都是以官方语言为主。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感受到“官话”的存在,在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中也是充满“官腔”,套话、废话和空话,不会说实在话、管用的话,群众不高兴,也不满意。所以,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官话”已经成为许多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领导干部改变语言风,学会接地气,提高与群众的交流能力迫在眉睫。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改进报告语言风,关键要弄明白听众是谁。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政府工作报告面向的主体不只是官员更是老百姓,因此,政府报告要“接地气”,放下“官架子”,多说群众熟知、了解的白话、土话,让群众真正了解到政府已经做了什么,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使政府官话更加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质朴生动,让群众喜闻乐见,不做“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

在笔者看来,摒弃“官场八股”,在工作报告中“接地气”,其意义更在于一种“放下架子”的姿态、还原官员本色的努力。将政府工作说的云山雾罩、云里雾里并不是什么高水准,而说大白话也不一定是没水平。给老百姓看的东西,就应该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毕竟,所谓的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做给自己看的“面子”,更没人说过政府工作报告是字数越多、越难听懂就水平越高,越华而不实的报告,越让百姓们所反感。相反,越是民众熟悉的草根气息,更可亲可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