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鱼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具化、细化执行,“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被管得越来越严。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财政供养部门,相比往年,干部职工明显感到过年过节缺了单位的关怀和“福利”,甚至没有了下属单位的“朝贡”。一下子没有了贴补工资外收入的“唐僧肉”,有的公务员未必会很快适应。于是乎,最近网上出现了一股公务员收入低的吐槽热,有的甚至表达了退出体制内的想法,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
公务员的工资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这里姑且不论,因为过去一直就有所谓的晒工资网帖,各地各行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确实不具可比性。但是随着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相关规定的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打击力度,在这样一种正气昂扬的氛围下,网络上却出现了一股公务员抱怨待遇低的消极气氛,值得官方和社会反思。
反思一: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初衷是什么?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节节升温,不少刚毕业大学生认为公务员这个职业是铁饭碗,工作压力小、清闲,还有接触上层建筑和社会名流的机会,社会地位较高,因此是就业的理想方向。有的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甚至从腐败案例中受到启发,对权力崇拜,想着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最终目标就是升官发财,或者为自己的家族、家族企业谋利。当然,公务员还有“人民公仆”等职业诉求,不同的家庭背景、认知结构、人生价值等因素都会形成人们对公务员职业的不同解读,因此大家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初衷不尽相同。从另一个方面讲,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和严苛的,公务员的知识素养是被社会认可的,党和国家能把入职初衷不同的人才聚集起来为社会服务,体现了兼容并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治国理念。
反思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动了谁的奶酪?任何一项政策都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整风、肃贪等强势措施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利益,触动的是少数生活腐化、作威作福、损公肥私、与民争利,受“四风”影响不能自拔的领导干部。有的公务员或许会说“吃公家的饭、用公家的车、办公家的事、做公家的人”天经地义,反“四风”却让自己荷包瘪瘪,听到这些,那些不常吃公家饭、用不到公家车却依然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或许心里会平衡许多。又比如,类似“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严重后果,受到处分”的“四风”典型案例被通报后,受打击受影响的就是少数存在官僚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上级领导,而类似陪酒致死的悲剧若能就此消停,则是广大基层干部及其家人的幸事。所以,因中央八项规定或反“四风”吐槽收入降低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的喜悦,两相对比才能看到发展的主流。
反思三:公务员对收入不满意怎么办?应该说,公务员也是一种受劳动法约束和保护的职业,公务员领取国家俸禄、为党和国家效力,特殊性于在雇主不同,公务员受雇于党政机关,俸禄来自纳税人、从业纪律和从政道德比一般职业多一些。公务员如果对待遇不满意,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辞职。但据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3年,全国总共辞退公务员19374名,年均辞退2421人。以全国公务员总数700万计算,实际年均辞退率不足0.04%。如果剔除因违纪违法被开除公职的比例,公务员主动辞职的比例恐怕可以忽略不计。完善的退休后生活保障制度或许是公务员不愿主动跳槽的原因。但是问题来了,那些对待遇不满,认为自己过的是苦逼生活的公务员,如果仅靠职业道德恐怕难以维持其积极的工作态度,他们会把苦逼的情绪发泄到服务对象上,或者报着“领多少工资做多少工作”的态度消极应付领导,“反正只要不违纪违法,组织不能端掉自己的铁饭碗”。于是,部分单位就有了有位不作为、不能替组织分忧、却能给领导添乱的“老居务”。因此,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为契机,适当丰富、完善公务员主动退出机制,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自我净化和自我精简,从而打造一支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热爱岗位、真心为民的公务员队伍,更加务实高效地为党和群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