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蝶梦
16日,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纪委通报4起违反作风建设规定典型问题,此前网络曝光的“大理州安监局采购清单出现路易威登等外国品牌”事件中的相关负责人受党内警告处分。(新华日报 2014年1月21日)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央严控“三公”消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仍存在个别党政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将因私花费“变着花样”藏入公务报销之中的腐败现象。这不,云南大理州安监局的一份采购清单就令人“大跌眼镜”。2013年8月,有网民发现,大理州安监局的设备采购清单中出现了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大理州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是“稀里糊涂登记上的”。
LV现身政府采购清单,真的是“稀里糊涂登记上的”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此回答恐怕连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作为国际奢侈品品牌怎么“稀里糊涂”就登记上了呢?恐怕是想“公款买私单”,孝敬领导或者自我享用吧?由此,更让人不禁心生更多疑惑,该局以前有无类似行为?究竟采购了多少诸如LV这样的名牌箱包?这些箱包采购预算是多少,有何用处?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针对这些“待解”的疑问,大理外宣办相关负责人竟然以“采购清单出现路易威登等国外品牌,但并未形成采购事实。”作为回应,大有一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架势。只是这样的回应却只让人看到了权力的蛮横和傲慢,看到了一些官员凑漏百出滑稽可笑的丑陋表演。
其实,该事件只是掀起了“入账腐败”现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入账腐败”屡屡曝出,花样五花八门,让人触目惊心。诸如私人接待公款买单,将费用转移到下属部门,入账时混淆科目“偷梁换柱”,公款消费吃喝玩乐,个人花销置换利益等。此前被曝光的广东汕尾市烟草专卖局,仅业务招待费一个月高达200多万元。据查,大多数报销发票无法查明真实开支情况,虚报虚开发票套取现金高达上千万元。某乡镇部门,一年打印纸张采购费用超过百万元。
那么,“入账腐败”如此猖獗,屡禁难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根源就在于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假账横行审计不力、公务消费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使得一些人利用财务报账的漏洞,打起了公费开支的“小算盘”。而这种“入账腐败”对官员个人来说,一笔笔私单的背后,伴随着的是逐渐膨胀的贪欲和私心。长此以往,必定滋生出更大的腐败,最终难逃法律和人民的审判,得不偿失。对整个党员干部群体来说,“入账腐败”影响的是整个群体的形象,浪费的是国家的资源,破坏的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它是溃堤的“蚁穴”,是影响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如何防治“入账腐败”?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从制度设计入手,规范公务消费报销制度并建立公务消费经费支出预警机制,加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彻底管好账本确保“一剑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