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昆嵛
日前,网上炒的纷纷扬扬的“礼品册”被誉为新时期公款送礼“神器”,让民众不禁感叹,送礼歪风果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隐性”送礼“防不胜防”,该咋办?笔者认为关键要发挥好制度监督、机构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三重功效”。
律无巨细,织密法规制度牢笼。长久以来的经验教训表明,但凡缺乏监督制约的权力,在运行中就必然会失控、失衡,导致私有化、特权化、商品化甚至资本化,从而发生腐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是破解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然而,现实中的“牢笼”让“老虎”们纷纷落马的同时,却不能很好挡住“苍蝇”的每天“扑脸”,“牛栏关猫”现象的大量存在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杜绝“隐性送礼”,首要地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切实织密“牢笼”,做到“律无巨细”,让胆敢贪腐者想则触律、动则违规,无论“巨贪”、“蚁贪”都一网打尽。
锐锋重剑,打造刚性执行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铲除贪腐污垢、惩治“四风”顽疾,亟需一批披坚执锐的纪检勇士,亟需一支刚性执行的纪检队伍。前不久,中纪委提出“四个不准”纪律要求,中央纪委监察部及时跟进制度建设,为纪检监察干部执纪用权画了“红线”、作了规范,为磨砺“纪检利剑”设定了“规矩之石”。有了这样一支拥有一往无前锐气和千斤压顶正气的纪检队伍,必能震慑住“宵小之辈”,让“防不胜防”的“隐性送礼”者望而生畏。同时,我们也期待,纪检部门尤其是网络监管部门能够尽快出台专门具体举措,严格审查“礼品册”网站,对可能存在腐败隐患商品进一步规范上架程序,对于超过一定数额的高档商品需限制上架数量,且限制同一购买者的购买数额。
曝晒阳光,广泛接受公众监督。“隐性送礼”现象如墙角“阴沟”,不断散发让民众厌恶的“霉味”,也不断“污染”着一些原本“清白”的干部。之所以有其存在空间和滋长土壤,还是由于缺乏全面有效地社会监督。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祛除“霉味”,还原“清白”。从日前中纪委晾晒的“成绩单”上,我们欣喜看到,网上举报渠道的开通,为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打开了“方便之门”。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地群众主动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依法依规监督,人人都做“千里眼”、“顺风耳”,让贪腐者无处可隐,让“送礼神器”不再“神气”。
相关专题 |
· 原立波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