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无锋
无论是听报告,还是看总结性文章,我们常常会听到、看到这样类似的话: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要正视问题,汲取教训……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我们不禁要问:种种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它又何以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百用不厌的万能法宝?
从表面上来看,“种种原因”本身就包含着诸多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内容。但是,如果较真一步,刨根问底,“种种原因”原本就是个托词。一些单位和个人习惯拿“种种原因”作解释,表面上似乎是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但其实只不过是想用这一“万能法宝”来遮蔽问题的实质。比如,有些问题难以拿到桌面上来,怕见阳光,却又难以回避,不得不提,于是干脆使用“朦胧手法”,含蓄而深沉地以“种种原因”淡化处理,一语带过了事。再比如,有些问题是由于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导致对工作了解不深产生的,为了遮蔽工作当中的失误,只好用“种种原因”做掩护,以图“蒙混过关”。由此可见,“种种原因”背后只不过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表现罢了。
拿“种种原因”当“蒙混过关”的万能法宝,不利于正确认识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乐观的心理,更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搞虚假浮夸,粉饰太平。因此,无论是作报告还是总结工作,我们在摆成绩之后,还要敢于拿掉“种种原因”这块遮羞布,真正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将“种种原因”隐藏的深层次矛盾挖掘出来、公布出来,并抓好整改落实。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倘若一味的拿“种种原因”隐瞒问题、掩盖矛盾、包容错误,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此,每位领导干部都应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