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淸青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稿)》。会议指出,着力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最根本的要靠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据12月31日人民日报)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治本之策。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选拔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磨磨刀”。
磨磨民主选拔任用干部“刀”。真正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拔任用干部机制,抓住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理清和界定干部推荐提名、考察评价、决定任用的民主权利主体及其职责义务,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干部人选的基本方法,重点把干部政策、标准交给群众,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由少数人选人”,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正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防止思想品质不好、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得到提拔或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磨磨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往往处于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具体掌握着真实真切的第一手资料,知晓政策在某些方面的利弊得失。从基层选人,这是真正健康的用人文化。从基层选上来的领导干部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想、民之所盼,心为民所系,事为民所办,能够制定出深入民心的好政策。并且在以后的决策部署上,也会更加贴近基层、贴近“三农”,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帮助。党中央近几年来也一直提倡选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这些年份的公开选拔干部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重视基层干部的培养锻炼,多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认真考察基层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及时把培养成熟的基层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磨磨创新干部考核评价 “刀”。干部考核历来是走“官方”路线的多,走“民间小道”的少,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听取下级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干部考核评价由“官评官”向“民评官”和“官评官”相结合的转变。完善民意调查,科学界定调查范围,让更多知情者参与评议;探索电话采访、调查问卷、网上评议等方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重视民意调查结果,注重结果的反馈与运用。整合考评资源,以届中考察、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前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校正,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的运用、反馈与干部选拔使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才有德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