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
“玉石是身份的象征,集文化艺术价值、现实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玉能养人,人能养玉,经常与玉接触能促进玉与人的物质交换。”说起玉石,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顿感精神,眼睛发光。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央纪委查实了倪发科的受贿问题,其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贿总额近八成的事实也浮出水面。 (1月7日《京华时报》)
人有所好,官员喜欢收藏玉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倪发科收藏玉并非是为了欣赏,而是“认为玉石、字画比现金高雅、文明、隐蔽,披上爱好的外衣,更能掩人耳目“,此种另类的收藏比起单纯的收受钱物更为隐蔽,更为狡猾。
直接用现金行贿受贿,送者“一手交钱”,受者“一手交货”显得有点俗,而利用玉进行交易,送者送得自然,以礼相待;收者收得含蓄,避免一个“钱”字,此种“收藏”藏得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值空间无限,“近十年来,和田玉的涨幅从数十倍到数百倍不等,越高档的涨幅越大”,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远比直接收取金钱强。
从已经落马的官员看,类似喜欢收藏者不少,从古玩古董,名人字画,甚至珍贵植物应有尽有,如:“藏宝局长”在自家的独立车库下秘密打造了一个仓库,里面藏的都是他的最爱,有古董、字画,还有现金,价值上千万;还有收藏兰花著名的“兰花局长”; 还有搜罗名人字画的“字画局长”;收藏名贵手表的“手表局长;等等。“雅贿”是一种新动向,在新的形势下更值得关注。
一些官员从现金直接受贿,演变为高雅受贿,实为一种高招。直接收受现金等于授人以柄,像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其后果不可设想,而收受玉之类的名贵珍品,即使是被发现,也可以说成是兴趣爱好所为,正常的人情往来,可进可退。再则,在收者看来,即使是被查出,价格可高也可低,没有现成的比照价,可以进行狡辩。
如今对腐败惩治力度非常的严,尤其是对收受红包等贿赂进行严加布控,在这么一种态势下,一些心术不正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采取新的受贿方式,由收钱转为收物,由低俗的收钱转为收高雅物品。因而,对付“雅贿”应有新的高招,在反腐技术和能力上加快升级,在计贿方式上进行从严,不管腐败分子以何面目出现,以何种方式受贿,都能及时识破,打回原形。
相关专题 |
· 罗瑞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