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送温暖需少“惯例作秀”多“雪中送炭”

许安文

2014年01月03日14: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组部下发通知,对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活动进行部署,要求把走访慰问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扎实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多办让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12月28日新华网)

每年春节前夕,领导干部都纷纷走进困难群众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不可否认,一些送温暖活动令人温暖,但也有一些地方的送温暖活动按“惯例”操作,突击性“安抚”,象征性地送些慰问品,说些客套话,跟随的记者忙得不亦乐乎,然后是报纸有影、电视有声……变成了“惯例作秀”。这些做法,让老百姓深恶痛绝,使干部形象受损。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开展送温暖活动需少“惯例作秀”多“雪中送炭”,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中去。

“送什么收什么”是送温暖的低级境界,而“要什么送什么”才是送温暖的高境界。困难群体对于送温暖的需求千差万别,一些人需要米面油,一些人更需要精神安抚和慰问。送温暖送钱送物固然很好,可以解决部分困难家庭的眼前困难,但也不能局限于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妨改变思路丰富“送”的内容,向困难群体送知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培训、送项目,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早日脱贫。

送温暖,需有针对性地改进“送”的方式。送温暖不能年前热热闹闹,年后冷冷清清,平日无声无息,更不能仅有宝贵的“年终关怀”。候鸟型的送温暖已经让困难群体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要进一步围绕困难群众所需改进“送”的方式。如,对于老党员、老干部如何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如何搭建平台激励老同志发挥余热以提高自身“幸福指数”?怎样从“节日型”送温暖过渡到“经常型”送温暖,使送温暖逐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问题,需甩开膀子动真碰硬、因地制宜探索改进。

送温暖,更需变共性服务为个性服务。俗话说:“高山低山不一样,阴坡阳坡差得多”。贫困家庭人与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脱贫的路子也不一致。扶贫帮困需要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他们的贫困情况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合实际的帮扶规划和措施,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个性化服务,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贫困群众家庭当中,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结合实际提出“送”的策略,决不能走走过场做做形式,确保送温暖活动取得实效。

总之,“送温暖”是面镜子,更是责任和义务。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从“惯例作秀”中脱离出来,倾心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这样,才能让送者心诚、受者心热、观者心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