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欣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部署,为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增添了“源头活水”。
无论是革命岁月、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年代,我们党都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也无论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反对“四风”、“八项规定”,一言以蔽之,都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以来,反腐既有新动作,也有新成效。一批有问题的高官、要员先后落马,那些高档酒店、会所的“官气”日渐稀薄,整个政治生态呈现出一种高压态势。高压态势之“态”,是“有腐必惩、严惩不贷”的积极状态;高压态势之“势”,是“经常抓”、“长期抓”的良好形势。“打虎”实绩开辟反腐新局,“制度笼子”理应稳步跟进,因此,《规划》正是反腐倡廉主基调上的一个“高音”。
如果说“打老虎”、“打苍蝇”是为政治生态“清淤”,那么出台《规划》则是为政治生态“清源”。十八大为我们明确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离不开“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离不开“从严治党”的政治逻辑,而《规划》正是反腐棋局的一步“好棋”。
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一靠坚决的态度查办案件,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二靠制度的笼子约束权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从顶层上加强制度体系的设计。回首2013,“制度”已成为反腐领域的一个关键词。5月,中纪委印发《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清退专项活动的通知》;10月,中纪委印发《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12部新规让反腐成效更具长期性、让反腐手段更具可操作性,而《规划》也正是反腐“组合拳”中的“一招一式”。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规划》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吸收了我们党的宝贵传统和新鲜经验,提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特别是突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绘就了一副崭新蓝图。
蓝图已然绘就,贵在贯彻落实。比如,“部委省委领导每年向中央述廉”、“领导疏于管理致下属违纪要追责”,这都有待每一个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从严要求,不放松“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不放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唯有如此,才能期望在5年后遏制住腐败的蔓延势头,才能有望让老百姓享受到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的政治生态。(魏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