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学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考验着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和个人,更拷问着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就必须切实做到“四个最”的要求。
最严谨的标准是前提。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明确我国将清理现有的5000余项食品标准,并将提高乳制品、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标准。食品安全是目前最大也是最敏感的民生,在执行食品安全标准要坚决,不能有弹性。要让生产、销售食品的从业者明白,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不仅是良心道德工程,更是企业的生命线,越线就等于“死亡”,只有这样,才能净化整个食品市场环境,保证食品安全。
最严格的监管是关键。食品安全犯罪易发多发,除却黑心商人为大发昧心财之外,与一些部门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包庇纵容也有着很大关系。地方政府务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将食品安全作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参考内容。进一步制定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和绩效考评办法,明确细化责任追究方式、程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最严厉的处罚是利器。食品安全问题长期难以根治,根本原因不外乎两个字“暴利”。想通过谈道德、说底线来解决问题,根本就是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运用法律,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给予最严厉的处罚,让不法分子付出惨痛代价,让其倾家荡产。这样不但有助于界定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能对整个社会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让一些不法分子抛弃侥幸心理,永远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最严肃的问责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人都有权利与义务进行监督举报。舆论监督越强大,行政执法就越透明;监管越有力,问题食品就会更少些。同时,必须建立制度“高压线”,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关责任人绝不能放纵姑息,须进行有力的惩处,让其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这样才没人再敢轻而易举的触碰了。
食品安全的问题沉疴已久,但是“四个最”要求,让人民看到“舌尖上安全”的希望。相信通过完善法规制度,政府加强监管,制约机制到位,商家诚实信用和守法自律,一定能建立起牢固的食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