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领略习近平语言风格的八大特点

萃岚

2013年12月12日15: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是驾驭语言的行家里手,纵观他的一系列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多姿多彩,总是充满凝聚力、说服力、感染力,让人听了如吃痴冰糖葫芦,淋漓酣畅,回味无穷。以笔者之见,纵观习近平语言风格,主要有八大特点:

其一:“引经据典,凝聚共识”。纵观习近平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经据典多,引用经典故事多。比如,他列举秦王朝、唐王朝由兴到衰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讲“颜色革命”的事实来说明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道理;用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在莫斯科的演讲中,生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等三个说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事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他列举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故事,等等。事实胜于雄辩,事例胜于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很多道理在事实面前不言自明。

其二:“深入浅出,解惑释疑”。习近平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就是接地气,大白话俯拾皆是。比如,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他讲改革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合适”。凡此种种,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

其三:“平易近人,娓娓道来”。习近平讲话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他经常用一些近乎唠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谈心式话语触及人的心灵,话语中充满着亲和、温和、随和,以及平等、平易、平实的风格特点,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和感动,不经意中感化人、教育人和引导人。比如,令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一开口就说“让大家久等了”,接下来又说“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言语中一股理解人、关心人的暖流悄然涌动,浸润心田。在这篇精彩的讲话中,他还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样的语言没有高调和口号,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而是一种近乎谈心式沟通交流,沐浴着人的心灵。

其四:“提纲挈领,大开大合”。习近平思想深邃、思路开阔,讲话既有很强的气场,又有很大的气势。比如,他在阐述中国梦时讲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种气势又往往贯穿于时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比如,对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用“6个时间段”进行高度概括;对党走过的92年光辉历程,高度概括为“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3件大事”,并得出结论,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四个“走出来的”由近及远,不断上溯,上下几千年,时空大纵横。

第五:“有的放矢,振聋发聩”。纵观习近平的讲话,总会引起强烈共鸣和民意井喷,让人拍案叫绝。关键是他深谙国情党情民情,能实事求是地讲问题、摆现象,敢于亮剑、敢于“唱黑脸”。比如,他经常列举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谓毫不留情;他讲到现在社会上浪费现象以及奢靡、奢华之风很甚,可谓痛心疾首;讲到一些干部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可谓直指病根;特别是他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诸多表现、干部队伍好人主义、不敢担当的种种样子,包括用人上的种种“关系圈”“潜规则”等不正之风、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习气,甚至社会上的种种假丑恶现象,等等,都拿起手术刀,剖析得鞭辟入里,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这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气魄,使得每一次讲话都有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感觉,使大家更好地“照镜子、正衣冠”。

第六:“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为我所用,这在习近平的讲话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理论学习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在“灯火阑珊处”去领悟真谛。这种语言比一般地提学习要求更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在他的讲话中都会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和诗词,即使到国外的一些演讲,也都顺手拈来、恰到好处,为每一次讲话增色不少。这种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正如总书记所说,是“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

第七:“抒发情怀,激情洋溢”。习近平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号召“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曾感慨到:“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他还曾饱含深情地谈到“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炊烟”,多么有诗一般的画面感啊?他也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人家,“当我透过飞机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时,仿佛看见几个世纪前那些满载丝绸、瓷器的‘中国之船’正向着阿卡普尔科破浪前行;当我踏上贵国的土地时,又仿佛看见那位传说中的乐善好施的美丽的‘中国姑娘’正在普拉埃布传授纺织、刺绣技术”,等等。

第八:“从容淡定,灵动善融”。纵观习近平行止,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使他的讲话更多了一份亲和力和感染力;他打着雨伞,卷起湿漉的裤腿,雨中视察工作的神情,更平添了他忘我敬业、勤勉克己的人格魅力;他不封路、不封园、不扰民的种种举动,让他爱民如子、与民水乳交融的形象大放异彩,特别是在与普通群众的交流中,他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无数人的心,他对不认识自己的农家妇微笑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等等,这种不摆架子、不作秀,亲切、宽厚、融洽、随性,与民共融互动,言行举止可谓眉宇传神、灵动善融;然而面对那些不正之风、假丑恶现象,他也义正辞严,不怒自威。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之所以亲切感人,富有感召力,这和他酷爱读书有关。他曾倡导,“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当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受到启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萃岚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