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习总书记的“说话艺术”中学到啥?

麻花辫1

2013年12月12日14: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

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因此,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好、学懂、学通说话艺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用“平民话”取代“官场话”。在习总书记的说话艺术中,大家普遍感到,其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便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用很直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普通干部群众都能听得懂、记得住。众所周知,习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市民之家时,曾亲切的和市民郭婷婷打招呼。一句“美女,你好!”拉近了总书记与周围人的心理距离。毕竟,在民众心目中,为官者都是严肃刻板、不苟言笑,视之令人生畏、近之令人如锋芒在背,压力山大,更何况身为众“官”之首的“高官”。而总书记在公众场合如平常百姓一样称呼年轻女性为“美女”,出人意料的同时,也让人倍感亲切。习总书记的说话艺术无形中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极好的政治课。即官员在工作中少说不近人情的公式化语言,不打官腔,用平民化语言与老百姓交流,才能更添亲和力,才能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才能和群众成为鱼水情深的一家人。

用“实在话”取代“书本话”。于党政机关而言,“文山会海”似乎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俗话说“言由心声”,可许多会议、政令的表达,却有“口”无“心”。每到开会时,领导人端坐正中,手拿讲说稿,滔滔不绝、长篇大论,似乎成了一副“皮囊”,话语空洞无物,没有亲和力、说服力,这也难怪社会上不时爆出会场上打瞌睡、玩游戏的新闻。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可见,从一个人的言语中便可知其作为。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群众工作学问很大、也很深,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翻翻书本就能够办到的、做好的。因此,官员干部要称得上百姓的“父母官”,必须警惕虚头巴脑、云里雾里的书本话,而要字字句句都说实在话。深入群众之中,变“油水关系”、“石水关系”为“乳水关系”,真正得到做好群众工作的“真经”。

用“真心话”取代“场面话”。语言是文化的表象,也是社会的映象。无论是场面话还是真心话,都是社会生态、社会文化的反映。然而,时下绝大多数官员都热衷于“两面派”。私下说话时都挺正常、挺有人情味儿的,但一上台、一上会、一上镜,话语系统就“自动转换”了,“场面话”张口就来。某种程度上说,这已成为一种下意识,一种习惯,无疑也是官场生态、官场文化的一种折射。然而,笔者认为,“场面话”频出,实际上反映了部分官员群众路线没走好,群众观点没吃透。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心里真正装着群众,清楚群众的愿望与需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便能说出百姓爱听、愿听的真心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