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伯承凡事“和群众多商议”启示啥

龙城先锋

2013年12月09日16: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伯承这位堪称中国“军神”的传奇人物,不仅领兵打仗果敢神勇,与人民群众更是“鱼水之情”深厚。

1947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正值深秋,首长和战士们都还穿一身单衣。天气渐渐冷了,解决棉衣问题是当务之急。这么多人,怎么解决呢?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都很着急,两人商量说:“这里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我们多和群众商量,看能否想到办法。”最后,在群众的帮助下,全军穿上了老区人民亲手缝制的棉衣。

“多和群众商量”是因为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面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扰乱,购买土布、棉花成为刘、邓大军缝制棉衣面对的最大问题,而经过层层动员,多方发动群众,巧借群众的智慧,请群众帮助购买,公平交易,就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工作中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是克服工作难题、解决矛盾结节、促进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多和群众商量”是因为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军队的力量也是局限的,尽管军队有几千人,但是面对缝制棉衣这件小事还是无计可施,要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还得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扎实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攻坚克难,取得胜利。

“多和群众商量”是因为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亦需要在群众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党的组织建设、先进性建设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落实到人民群众中,被人民群众吸收运用,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因此,领导干部只有凡事“多和群众商量”,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真正地和群众面对面、情系情、心与心地沟通,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