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沐钟声
随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应对、及时破解,往大了说叫“改革”,于个人和单位而言,其实就是“整改”。改革要立足特殊国情、坚持特色制度,那么整改同样需要实事求是找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解决办法。
然而,一些干部和单位在整改过程中,一提查摆问题就发意见表、搞个座谈,列整改计划就先承诺后调度、回头看,提起“学习不够”就表示加强集中学习、干部培训……凡此种种,都是整改雷同、措施笼统的表现。
整改应分清层次,从个人思想言行、单位业务工作和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等若干层次,着眼于解决历史的、具体的问题,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发展的积弊和疑难问题处多下功夫、重点发力。毫无疑问,个性化的整改方案比较“靠谱”,“对症下药”的措施才能“真治病”。
提高疗效、减少雷同,从观察和整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始,每个人在特定的成长环境中或多或少在思想言行、性格心态、言行处事等方面形成一些狭隘处、缺陷点,如不整改提高就会影响觉悟境界的提升、服务能力的增强,关键是养成“一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加强反思总结以及面向领导和同事的汇报交流。
在服务群众的具体业务中,应着眼于该领域特定群体的不同需求制定周到灵活的整改办法,并根据时间推移和群众需求的增长随时加以调整。部门在整改过程中,要侧重自身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所肩负的分内职责和特殊使命,整改提高围绕更好地履职担责,突出问题导向,简化审批手续以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内部机制以提高办事时效。
此外,整改也要特别针对“就业难”“住房难”“食品安全”等积弊、历史遗留或者重大急迫问题,实施“一事一议”、“专项治理”,开展“专人办案” 和“定点清除”,在个性化的措施办法中,争取通过强化整改的针对性、精确性,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