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培养“守制度”的“全民自觉”

弥水两岸

2013年12月02日16: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笔者去某窗口办理业务,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却丝毫不见自觉排队、相互礼让,心里一股愤然之情油然而生,细想过后,感慨,制度之于群体,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存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按套路出牌”就难以形成“大气候”。“规矩”亦是“制度”,是规范、约束为人处事行为的准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制度或者不遵守制度,小则秩序混乱、效率降低,大则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制度繁简中体现进步。最开始的制度,往往是最具体、最详细、最复杂的,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等等,有的制度甚至大到价值观、人生观,小到言谈举止、吃饭睡觉,越到后来,制度将越简单,甚至会演化成一种激励式的口号,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组织部门建设成“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好干部的“20字标准”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是组织部门在建设模范部门的道路上,需要执行的制度,是成长为好干部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制度。制度由繁至简,带动着制度由单一约束向激励、约束、引导等“多重功效”的转变。

制度不在长、不在多,在用。很多单位立制追求长篇大论,喜欢挂满墙、堆成山,不搞点“数字秀”,着实感觉体现不出成果,细细考究,满墙的制度有几条能用得上,有几条能够真正发挥了作用,不免汗颜。提高制度存在的价值,重点是要用起来,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字,只要能够约束行为、引导向善,就是一项好的制度。这一方面在很多大学的校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诚、朴、勇、毅”等等,字字珠玑,实则就是教书育人的思想制度,让其师生自觉不自觉的就去遵守。

制度不在墙、不在册,在心。“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制度简单地上墙入册,起不到“底线”、“红线”、“高压线”的作用,只能看不能用的制度不但华而不实,甚至会致人“偏离航道”、误入歧途,只有通过制度的约束作用,培养遵守上的主动、行动上的自觉,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意识下形成制度习惯性,才能保证遵守的自觉性。制度在墙会褪色,在册亦会泛黄,唯有在心,才能越用越亮。

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制度,同样是检验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建章立制是攻破“四风”问题、巩固活动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样是指导第二批活动开展的“经验手册”,利用制度约束力,使党员干部从改“四风”向抵“四风”上转变,从“不敢腐”向“不想腐”上转变,从“为民”向“亲民”上转变,才是建章立制真正要义之所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只有形成党干群在群众路线上的高度自觉,作风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转变,群众路线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制度之初在于束人,制度之末在于醒人,只有培养起“守制度”的“全民自觉”,制度才方为制度,才能起到久久为功之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