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心有多大,“惠民”就能走多远

meinvhuiyingzi

2013年11月22日15: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近日从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了解到,当地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高中三年“免费教育”,旨在让学子在校园多学习几年,提升个人能力素养后再步入社会。(新华网南宁11月19日电)

资源县是广西29个贫困县之一,2012年财政收入才刚过2亿元,现在却决定挤出前期的3000多万元,投入到高中免费教育中,并决心坚持下去。

选择“穷财政办大教育”,初衷也很简单,很质朴,就是让当地孩子多念几年书。“教育免费是以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并不是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与那些鼠目寸光,只注重GDP和显绩的人相比,不得不赞叹资源县的远见。

其实这种远见背后,是真正的爱民为民之心。假如地方领导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腰包,就不会不热衷于各种投资和建设;假如地方领导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仕途,就不会不热衷于那些能出显绩的项目。而百姓的希望、人民的福祉对于这样的地方领导来说不过是嘴里冠冕堂皇的话而已。如果没有爱民之心,地方领导又怎么会花大钱去办看不到什么成效的免费高中教育呢?

穷财政也能办大教育,资源县的勇气和决心该给其他地方的党委政府什么启示?很多地方一提到为民办实事,一说到与民生工程相关的项目,就喊财政吃紧,就哭穷。而那些政府办公大楼拆了又建,建了再拆;那些宽阔的迎宾马路,城市的门面和形象工程也是修了又拆, 拆了又修:做这些华而不实的东东就没见财政吃紧。很多城市,夜里光彩工程弄得条条街道马路灯火辉煌;过节时放个烟花都是成百上千万,却没钱投入教育。在中国,全国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之低,也居于全世界之最。这说明,办教育的问题本质上讲不是财政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的政策倾向问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对于很多地方来讲都是空话。不仅如此,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专门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利用孩子赚黑心钱昧心钱。近年来,这样一些报道见诸报端:将教育部提供的字典经费用于买错误百出的盗版字典发放给孩子;将国家规定的学校营养餐变成了廉价低质餐;甚至借学校之手,向学生摊派各种杂志、牛奶,从中牟利。最可笑的是某地教育局向学校下任务,学校向小学生摊派收预防龋齿费用,每人每学期8元,所谓预防龋齿,就是联系几个所谓牙医,用棉花蘸点酒精在孩子口腔里点一下而已。有多少不为群众而是让群众为我所用,将个人手中的那点权力异化成极端的赚钱工具的所谓衣食父母、所谓人民公仆,用这些极端卑劣的手段吞噬着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爱戴?

两相对比,资源县的“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理念让人肃然起敬。据悉,除了资源县外,广西不少财力雄厚的县份都实施了“免费高中”。2010年秋季学期,位于中越边境的崇左市凭祥市实行高中学生全部免学费,在广西率先实现由县(市、区)本级财政为高中全免学费“埋单”,从9年制义务教育迈入12年制义务教育。2012年秋季学期,广西南宁—东盟开发区以“教育券”的形式实施15年免费教育,包括幼儿园免费和高中免费…… 广西,在全国各省的经济中似乎并不突出,但是却做到很多经济强省没能做到的大事。教育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事关祖国未来的大事,是事关无数家庭幸福的大事,广西这些县市的教育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从资源县看全国,全民免费教育原来并不是梦想。财政收入、人口众多不过是轻薄的借口,请不要再拿着说事儿。面对教育公平和免费教育这一国人的梦想,面对这一广泛的民意,践行群众路线的党委政府该何去何从?答案显而易见。

心有多大,“惠民”就能走多远,不仅仅是教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