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员们能从毛泽东文风秘诀中学到啥

张磊

2013年11月19日16: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京日报》日前整版刊文论述毛泽东文风特点。文章称,毛泽东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主要有三点秘诀: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实践;三是多亲自写。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而言,“改文风”要想去除“假、大、空”,实现“短、实、新”,这三条秘诀或许可以给出一些有益的启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要求官员写文章不要让秘书代劳,署名文章如果自己不会写就不要写。过去领导干部讲话,稿子都由自己准备,秘书只是帮助整理资料,自己执笔的文章不仅内容实、篇幅少、时间短,也少了许多空话、套话、费话。而现在,囿于时间精力或者知识经验的限制,一些官员不自已动手写稿,却交由秘书代劳,本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现在字里行间,结果却演变成了秘书的搜肠刮肚,本该把上级精神嫁接到本地实际中,却演变成各种文件和文章模板的拷贝,根本体现不出“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意思,其结果必然是文章满腔八股味,假大空横行纸上。当“秘书水平决定领导水平”的调侃变成现实,不但写不出实在的文章,难以讲出新话、管用的话来,更不可能写出毛泽东式的好文章。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毛泽东的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仅《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共引用成语、典故342条。可以说,广阔的阅读范围和庞杂的阅读种类拓展了毛泽东的视野、丰富了他的辞藻,为他的文章“高端大气上档次”埋下了伏笔。官员的文章是一种能力,体现着官员的人格和综合素质,要想“下笔如有神”,就需“读书破万卷”。从治国理政的政治文献到提升内涵的哲学名著,从发展经济的理论读本到草根热捧的文学小说,官员们都应该尽可能的涉猎,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才能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保持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文章的写作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浮躁,既需要动脑动手,更需要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而现实中,一些官员走不出“文山会海”,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调研走过场,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这样的浅尝辄止难免文风不实,在社交媒体时代,夸夸其谈、词不达意的官样文章和讲话,难免被网友戏谑嘲讽,遭遇“用脚投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之道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只有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学习群众的鲜活思想、生动语言,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毛泽东的文风中所传递的多读书、多实践、多自己写文章的秘诀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改正文风的航向。只有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做基石,把深入群众深刻调研当骨架,亲力亲为的把所思所想跃然纸上,才能把教科书式的书生或者教授腔调,转变成家长里短、嘘寒问暖、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语言,这样的文章、讲话才可以接地气,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