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烹饪“为民大餐”需掌握“三个维度”

清秋流筝

2013年11月08日16: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史总是会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方式,向我们证明人民群众所拥有的无穷力量。对于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言,作为历史创造者和推动者的人民群众,不但拥有着“载舟”与“覆舟”的能力,而且可以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靠人民群众就能换来太平盛世,脱离人民群众只能自取灭亡。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向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我党更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烙印心中、化作行动。

从根本上讲,干部服务群众就是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让人民群众得到满足、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事实上,群众有急事、有需求、有难处,就如同正常人会饥饿一样,是在所难免的正常现象。然而,如果群众的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势必会“久饿成疾”进而影响健康,甚至是“饿至发狂”进而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干部服务群众,就需要从“三个维度”入手,用心烹饪“为民大餐”,确保群众乐于去吃、能够吃饱、吃得营养。

“为民大餐”要可口。纵有山珍海味满桌,如果口味不对,恐怕也难以让食客有享受之感。同样的道理,服务人民群众、烹饪“为民大餐”,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饭菜可口”、群众“爱吃”。如果说干部走访基层、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总是以“我以为”代替“群众以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最急的工作摆在前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烹饪”,那么到最后,“食材”也用了、力气也花了,结果“饭菜”上桌却“不合胃口”。如此情形,群众怎能“爱吃”,怎能不宁可选择“挨饿”也不去“受罪”?所以说,烹饪“为民大餐”,首先要把握好的一个维度就是“可口”。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为了保证“饭菜可口”,不妨多把“食客调查”、“食材准备”等前期工作做充分、做扎实,确保“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多走基层、真走基层,要多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制定政策之初,就要参考群众意见,确保起点不“跑偏”,执行政策过程中,也要及时考虑群众感受,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为民大餐”真正符合群众“口味”,保证群众“爱吃”。

“为民大餐”要管饱。无论饭菜再好吃,如果食客吃不饱,也终将无济于事。服务人民群众、烹饪“为民大餐”,过程固然重要,但群众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真正“吃饱”,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倘若民生工作、便民服务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烹饪“为民大餐”也只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导致群众“吃了一半”却戛然而止,不但没解决“肚饿”的问题,反而更加剧了对“食物”的渴望,也更助长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因此,烹饪“为民大餐”,关键要把握好“管饱”这个根本维度,切莫偏离本质。要带着“放大镜”去深入群众,多从细微之处发现“大问题”、“大情况”,要准确摸清群众的“饭量”,以便准备充足的“食材”,确保“为民大餐”量够大。在“烹饪”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甚至要做到“供大于求”,在群众“饥饿”之前就做好“为民大餐”,让群众及时“吃”并且能“吃饱”。

“为民大餐”要营养。在追求营养配餐、科学饮食的今天,“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膳食守则。同样,服务人民群众、烹饪“为民大餐”,也要适时提高标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如果不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按照旧标准、走着老路子,就可能费力不讨好。“为民大餐”的“食谱”若是营养搭配失衡,即便美味、量大,最终人民群众摄入的也只不过是过量的“垃圾食品”,对“健康”毫无裨益。所以说,烹饪“为民大餐”,还要掌握好“营养”这个维度。要真正站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确保群众“健康”的角度,去搞谋划、干事业,自觉地把服务标准定得高一些,把“营养食谱”做得精一些。要在“烹饪”过程中掌握技巧和方法,既要选材精准、搭配合理,又要善于“烹饪”,确保“营养”不流失,让每一次为民的行动、每一项惠民的政策都能原汁原味地执行下去,取得不错的实践效果,确保“为民大餐”的“营养”,让人民群众吃得饱更要吃得好,真正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