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吕品
央视曝马路成运管所提款机,百公里路200人执法。(人民网)
百公里路竟然有200人执法,好比是站岗放哨,执法力度何其大也。如此大的执法阵仗,就是黑社会也得吓破了胆,也得规规矩矩,想必这样的执法力度一定会让路过司机如临大敌,认真开车,不敢违反一丝一毫上路法规,想必这些执法人员加强路政管理力度如此之大,也一定抓不到几个违规司机。
但是,央视的报道与此恰恰相反,如此大的执法力量,如此强的管理力度,居然每辆车每次上路的违规违法达到几次、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一年的单据能装满一个箱子?!这完全是一个悖论!工作做到哪去了?!难道一点成效也没有吗?!那还要这么多执法人员干什么?!难道这些执法人员都是摆设吗?在几年时间里这么多人都治理不好百公里公路?!
迷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200执法人员的工作不是纠正司机的违章,不是加强路政的管理,不是为保障公路交通的通畅,不是为保障道路行车的安全,而是一心一意专门进行罚款!这种为罚款而罚款的行为能称为执法吗?!这不是执法,本质是“打劫”!这与抢劫、盗窃别人财物在本质上有何不同?!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他们穿着国家发放的制服,在光天化日之下挂着执法的“羊头”,却私下卖着抢劫的“狗肉”罢了。
谁给了他们这么乱来的权力?!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当地政府竟然能坐视不管?!这种回答令人匪夷所思。原来,上路查车是为了自筹资金发放工资养活运管职工,而作为公路路政管理部门的运管局正式人员和临时人员、在编人员和编外人员,总和居然达到800人之多,如此多人员的吃饭问题当然得解决,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当然得钻钻政策漏洞,当然得向“肉鸡”下手了。
那么这么多执法人员、这么多运管局的职工从哪里来的呢?难道单位的“三定”方案就一直没有吗?当地组织、编制、人事部门对于执法管理单位人员如此的膨胀就视若不见么?!其实,如此多的人员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个“吃香”的执法管理单位,没有当地主要领导的签字,谁能有如此大的胆量呢?!既然主要领导签字能进人,作为执法管理单位的一把手也要进几个关系户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此造成的人员膨胀,为养活这些“关系户”,作为当地的主要领导,作为主管和监管部门,他们想必是不能不听从领导的招呼,不能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不默不作声了吧?!
“吹尽黄沙始见金”。当我们在大声斥责公路“三乱”的时候,当我们在痛斥路政“执法”人员乱作为的时候,当我们在大声疾呼社会各界予以关注的时候,当我们愤怒得无以复加深恶痛绝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思考,治“标”更须治“本”。“标”能治,“本”不能治,这就是“一阵风”过去又复如初的原因。
看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多么地迫在眉睫、多么地需要只争朝夕啊!由此看,群众对公权力的规范,对惩治和进一步反对“四风”是多么地迫切,多么地渴求!我们紧迫地期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快快召开,将改革进一步深化,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能还公路乃至其他工作领域一个清朗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