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军
11月1日,被称为“最严”的湖南“限宴令”——湖南省纪委9月17日印发的《关于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将正式实施。该规定首次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极具操作性。(2013年10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是礼仪之邦。民间的人情往来,也由来已久。但是,过度宴请把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负担,老百姓身处其中自是有很多无奈,但是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的交往尚且能让人“独善其身”,选择不来往。让百姓深恶痛绝的是“领导们”铺天盖地的宴请,让人避无可避。湖南省出台的最严“限宴令” 从宴请种类及规模、礼金收送、车队用车数量及报告流程等诸多方面,对党政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作了具体要求。此项规定,可以说是给“领导们”戴上了“紧箍咒”。
弘扬节俭、倡导文明,是全社会的共识,更应该是公务人员的操守。但是,一些干部对于宴请酒席等很热衷,甚至有的干部还顶风违纪、豪华办宴,不但败坏了党风政风,更带坏了社风民风。而之所以会如此,不外乎借机敛财和铺张浪费惯了。普通公职人员也身不由己地陷入了“过度宴请”之中。湖南省此次出台的规定扩大了约束对象,从领导干部扩大到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在立法目的上突出“两个要管”,即既要管借机敛财等腐败问题,又要管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作风问题。并且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酒席人数有上限,宾客身份划范围,宴请之前须审批,违规礼金要收缴,如此等等的要求,必须落实、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制度管根本,但是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就会落空。“紧箍咒”有没有作用,关键要念对咒语。同样,最严“限宴令”能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也必须靠“严执行”,绝不能将好经念歪,更不能将好制度当“稻草人”。
其实,早在湖南出台这一最严“限宴令”之前,湖南各地乃至全国各地已经在整治宴请风气。并且各级各地也屡屡有官员因为违规举办宴席而买了单、丢了官,但是,人情风,尤其是官场人情风还是愈演愈烈。即便是在湖南“限宴令”实施之前,一些党员干部却动起了歪脑筋。有市民反映,在部分地区,少数干部职工突击操办酒宴。因为这项被称为湖南史上最严的“限宴令”规定,除了婚礼、葬礼以外,其他喜庆事宜禁止以任何方式邀请和接受亲戚以外的人员参加,于是,一些党员干部便想到了突击办酒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些党员干部应对上级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突击办酒宴,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可以说是对“限宴令”的公然挑衅。而要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光靠嘴上说说或文中提提是没有用的,还必须靠执行和落实。最严“限宴令”,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应该还是持支持态度的,怕就怕上面和稀泥,规定能否奏效,关键还要看落实严不严。
干部带头,万事不愁。人情成风、宴请成疯,说到底,还是领导干部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领导办宴席,下面的同志想不随礼都不行,因为领导者有着可以左右一切的公权力。换句话说,领导的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即便“限宴令”再多、再严,恐怕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正如一些基层同志担心的,现在距执行日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在市县级以下仍没有组织基层干部学习,也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宣传,会不会又是一纸空文?因此,要加强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充分发挥干部在执行“限宴令”方面的带头作用。另外,要加大问责和领导追责。本单位出现了违规办酒的事情,除了要处理当事人,还要严厉惩处“一把手”。
毋庸置疑,湖南最严“限宴令”,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创新和制度成果。而这一最严“限宴令”不但要在湖南范围内得到落实,更要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人情风、奢靡风,绝不能让其成为“孤本”或“死胎”。
相关专题 |
· 倪洋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