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清月
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最高检反贪报告。来自基层的代表陈爱林对“苍蝇”非常反感。他提到,现在有些村委会干部把公章随身带在裤兜里,不给钱、不给烟,就不给你盖章,群众的意见非常大。(10月24日《新京报》)
公章不大,管事不小。公章是一个单位、一级组织权力的象征,村委会虽说只是基层基于村民民主选举而产生的自治组织,但其公章的作用却同样不可小觑。因为,普通老百姓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村委会,用的最多的也是村委会公章。从上学到工作,从结婚到生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这个小小的基层印章。如此重要的公章理应加强管理,防止滥用。
但是,现实中我们看到,因村委会公章的保管和使用不规范而引发的事件却不时见诸报端。在一些地方,不给烟不送钱就不盖章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村干部自认“一章在手,天下我有”,把公章当成了自家财产,平日里随身携带,狐假虎威、不可一世。不请客送礼,不管大事小事都别想办成。“公章”成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挟公章以收钱财,此事看起来虽小,造成的恶劣影响却不容忽视。 “私利公章”成为基层“钱”规则,必然会坑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使阳奉阴违、权力寻租、徇私枉法在基层盛行,导致村委公章“威信扫地”,严重影响基层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因此,基层的“公章私有风”必须要加以制止。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他们意识到手握公章意味着肩负责任,权力取之于民,必须也要用之于民,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使公章威信得到真正体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公章的管理使用规范,并将其与村务、政务公开结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让公章使用在阳光下进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既让村民满意,也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最后,还要加强对滥用公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那些敢于“顶风作案”的村干部,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不论牵涉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以霹雳手段,维护公章的公信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