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陶铸的用人“标准”值得我们用心领悟

林伟

2013年10月25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为一个领导者,善于用人是必备的领导艺术。陶铸主持中南局工作时,可以说知人善任,一呼百应。当时中南局机关是从5省(区)和中央机关陆续抽调干部组建起来的,调集的人员中,有德高资深的老干部,有能独当一面的“将才”,有具备各种专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谋士”,还有大量的从事各项业务的一般工作人员,各自的经历、特长、气质和性格是有很大差异的。

面对这种情形,陶铸在选用人才时,以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能干实事为主要标准,不赞成重用所谓“老实、听话”的人。(2013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

众所周知,国以人兴,业在用人。实践早已证明,如果一个地方选拔了一批忠诚于党和人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干部,这个地方就会经济发展迅速,干群关系密切,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如果一个地方人选得不好、用得不当,这个地方的经济就会停滞不前,干群关系就比较紧张,严重影响党的作风建设,更甚者会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用人“标准”,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拿破仑曾经说过,“狮子统帅的绵羊军队要胜于绵羊统帅的狮子军队”;列宁也说过,“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我国有句通俗的名言说的更明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都凸显了选才用人的重要性,一个领导干部往往能决定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甚至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兴衰。

特别是随着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诸多矛盾和现实难题,当下更加需要“闯”的精神、“冲”的劲头,需要一批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善于破难、能够驾驭全局的干部,不需要陶铸所反对的那种所谓“老实、听话”的干部。用陶铸的话说,如果讲“老实”,庙里的菩萨最“老实”、最“听话”,但办不了任何事。

毫无疑问,陶铸反对的那种所谓“老实、听话”的人,就是那些不敢碰硬,安于现状,不能敢于担当的干部。他们喜欢在领导面前,当迎风细柳,风往哪吹就往哪倒,唯唯诺诺,没有真知灼见,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缺乏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有条件用不好,有机遇抓不住,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抱着完成任务、应付差事的态度,拈轻怕重、避重就轻,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绕就绕,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对事业缺乏激情,习惯于等上边的说法、套别人的做法,上级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自己不去思考,不去研究。

如果我们使用了这样的干部,就如同“绵羊统帅的狮子军队”,根本无法担当起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任,不仅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且还会引发用人导向的错误,导致劣者进、优者下,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所以,陶铸的用人“标准”值得我们用心领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林伟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