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岢
习仲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创立了不少调查研究的典型范例。这里试举一例。 (10月21日新华网)
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这一工作方法,并且大多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1985年11月,习仲勋到江西老区井冈山、兴国、瑞金等地视察时的典型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并要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笔者以为习仲勋在调查研究时,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这不失为回归调查研究的“本真”。
“望”,查实情。所谓“望”,其字面意思即从远处看。调查研究就到实地“察言观色”,了解社情民意。要求看到真实情况,不搞事先打招呼、“清场”式的“被调研”,如果都事先有准备、有排练、有预演,那是看戏,了解不到实情,相反还影响到制定政策的方向。习仲勋在这次调研中,到了一户人家看到了“精心”准备的景象,转身就走。因为他“望”见的现象是经过“深加工”的,这违背了调查研究对象最基本的要求——“原生态”。调研就是要在“原生态”中,发现问题,才能扭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来推动工作。
“闻”,听真声。所谓“闻”,就是听声音。当前我们有些政策通过领导“拍脑袋”决定,没有到基层调研、没有听群众声音、没有经过论证,行不通了,以“拍屁股”走人,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闭门造车”肯定是掌握不到基层情况的,作出的决策犹如“根无之木”,昙花一现,终将凋零。习仲勋来到瑞金。当地一位负责同志刚上任不久,正在赣州住院,在向习仲勋汇报时说了一些恭维的话。习仲勋打断了该同志的话,说:“你的汇报没有实际内容,尽说空话……”所以调研,要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听呼声、听牢骚、听建议,善听、善思,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问”,询良计。所谓“问”,就是提问,问问题。调研的过程也是解惑的过程。一方面要带着问题,问题不能不着边际,减少调研的盲目性,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另一面要有“不耻下问”精神,听一听群众对调研题目的看法、要求。对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要多找几个人来问、讨论,多问几个问题,全面、客观了解情况,避免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习仲勋能把汇报会开成讨论会,关键在于他有能听得进意见的胸怀,有对党负责的责任心。调研中,就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出个道道,问出好声音、问出“金点子”。
“切”,作决策。所谓“切”,就是把脉,切中要害。调查研究的价值在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政策的重点,制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政策或措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成果。调查研究后,要对调查了解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整理、归纳,“切”入主题,尽可能使调研成果上升为指导工作的政策。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学会“望、闻、问、切”调研方法,对工作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