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拿什么遏制“政绩冲动症”

缘起东海

2013年10月23日13: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0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20多年来首次关于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据《人民网》)

报告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省部级干部被立案调查人数已达10名。从落马地方官员的情况看,不少都有一个类似的绰号,如李春城被称为“李拆城”、倪发科被称为“扒市长”、季建业被称为“季挖挖”等,基本上都与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及征地拆迁有关,引人深思。

当前,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触犯党纪国法,往往是因为患上了“政绩冲动症”,他们或好大喜功,或贪图虚名,或追求短期利益,或盲目追求政绩。这些现象,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遏制“政绩冲动症”,就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服务人民的情怀、功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心系全局、扎实苦干、打好基础、默默奉献。

遏制“政绩冲动症”,就要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促使领导干部实践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要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作为重要内容,不能再仅凭GDP考核干部;在考核方式的构建上,要把上级考核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要通过分析干部政绩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真正让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遏制“政绩冲动症”,还要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权力执行的内容公开、程序合法、群众满意。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政府的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离不开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权力,必须建立决策问题和纠错制度,坚决防止、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违纪的进行行政处罚,违法犯罪的追究刑责,从而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政绩冲动症”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只有让全社会共同泼冷水、下猛药,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不得病”、“少患病”,真正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