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无锋
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00多公里的路完全是“白跑”;办理营业执照却被相关部门“踢皮球”来回11次……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漂青年小周和江苏丰县的小狄为了办护照和办营业执照被办事人员刁难的问题。两地政府均连夜处置作出严厉问责。(人民网,10月13日)
近年来,随着中央“出重拳”转作风,政府机关和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北漂青年小周和丰县的小狄为了办护照和办营业执照被办事人员刁难的问题,流露出当前部分地区作风建设不力,一些干部身上仍存在着旧式“衙门作风”的影子。
“衙门作风”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泛滥,就会割裂干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事件发生后,两地政府均连夜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厉问责。然而,问责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防止类似“衙门作风”再次“刮起”,还需立足长远,“严”字当头加以整治。
首先,整治“衙门作风”要严于制度。类似“衙门作风”不止存在了一天,为什么久治不绝呢?经验告诉我们,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要真正刹住“衙门作风”,就应从体制机制上找对策,从建章立制上想办法。针对作风建设中的死角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具体制度规定,把防止和治理“衙门作风”用制度固定下来,做到从源头上遏制住这股不正之风。
其次,整治“衙门作风”要严于监督。要真正肃清“衙门作风”,决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搞内部封闭循环,而应当坚持开门转作风、开门接受监督。应加强群众监督,提供多种平台,畅通群众反映作风问题的渠道,真正在整治“衙门作风”问题上让群众参与、让群众评价、让群众检验。同时,还应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好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营造作风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再次,整治“衙门作风”要严于问责。古人云,“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这些年,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在健全监督体制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各领域各层次都建了不少章、立了不少制,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和监督落实不到位,产生了“破窗效应”,很多都成了“稻草人”。因此,在整治“衙门作风”问题上,绝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要敢于动真碰硬才能抓住要害和突破口。试想对于为了一本护照让群众“奔波六次多跑3000公里”、 为了一份执照县镇工商局“踢球”11次的行为,不动真的、来实的进行严厉问责,怎能促使作风转变。
当前,一场剑指作风积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衙门作风”作为“四风”之中的一大顽疾,笔者以为,有必要借此机会,“严”字当头,好好治治,以确保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被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