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员干部要善于领会毛泽东对“人民”的“四种比喻”

蜀道一撇

2013年10月12日14: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主席在不同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人民”曾有“四种”不同的比喻,即把人民比作“上帝”、“眼睛”、“土地”和“水”,这里所说的“人民”的主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笔者认为,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就要善于领会毛泽东对“人民”的“四种比喻”,即要把人民群众当“上帝”,当“眼睛”,当“土地”,当“水”。

把人民群众当“上帝”,树“敬畏之心”。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中讲到“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当“上帝”,就是要坚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的决定作用,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树“敬畏之心”。“敬畏”即敬而畏之,它是一种“态度”,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人民群众崇敬的态度,对人民群众谨慎的态度,对人民群众永不懈怠的态度。一些党员干部放不下“官架子”,高高在上,把人群的诉求当“耳边风”,置若罔闻,因而与群众渐行渐远。没有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注定了有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

把人民群众当“眼睛”,怀“珍爱之情”。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讲到,“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因而每个人都对眼睛珍爱有加。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当“眼睛”,就是要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人民群众。常怀“珍爱之情”,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怀“珍爱之情”,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走形式”,“搞面子工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对群众的诉求“打太极”,吃拿卡要,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把人民群众当“土地”,报“养育之恩”。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报告中讲到:“所有到前方去的同志,都应当做好精神准备,准备到了那里,就要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当“土地”,就是要树立“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的情怀,心系大地之母,用其赋予的公权力反哺这块热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中,一切依靠群众。

把人民群众当“水”,感“鱼水之欢”。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人民群众即为“水”,而我们党则为水中的“鱼”,“鱼”因“水”获得生命,“水”因“鱼”而充满生机。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当“水”,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看作“生命之源”,树立“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的情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四种比喻”,是我们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当前走好群众路线的一盏明灯。党员干部贯彻好群众路线,就是要像毛泽东那样,崇敬人民、相信人民、爱护人民、关心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