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美丽乡村“金名片”因何而铸就?

清水扬帆

2013年10月10日13: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美丽乡村”是浙江一张名副其实的“金名片”。这张“金名片”的铸就缘于“千万工程”——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一个泽被后世的重大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万个左右。(据10月9日人民日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涌向城市,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环境也在不断美化。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农村面貌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一些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尤为严重。

“农业稳,则天下稳;粮食丰,则天下安”。假如村民们整天生活在一个垃圾乱放、污水乱倒的环境里,又怎会从内心深处去深爱自己的家乡?又怎会满怀激情与热情去劳作?而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则为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让“金名片”有了独特美。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同理,每一个乡村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众不同之处。简单的一刀切,不但不会让乡村变美,反而还有可能变得不伦不类。因此,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建起了标准厂房、农民公寓;偏远的山区海岛,则兴起了“农家乐”、“渔家乐”。定位准确,才会找准发展方向,后劲也才会更足。

不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才不会让“金名片”生锈。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便提出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构想;2008年,浙江又推出新一轮的“千万工程”。正是有了浙江省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断坚持,美丽乡村的建设才会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反观现实生活,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上的“标新立异”,不加思考就将前任领导的一些做法推翻。其实,只要各项措施真正惠民,不去做“开拓者”,做一个“继承者”又有何妨?

心有所寄、精神富有,才是“金名片”的底色。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浙江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地方依托已有旧祠堂、古书院等,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有的地方在堂内设立“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等;有的则开设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精神变得富有,我们的发展才会更有动力。

美丽乡村不但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更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已为各地政府做出了表率,我们更当接好“接力棒”,奋然前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