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君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来源10月10日人民网)
三农中国梦对亿万农民来说,不仅包含渴盼已久的发展梦、小康梦、富裕梦,还包括深植其心的生态梦、和谐梦、家园梦。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是三农中国梦最本质的追寻,也是最温馨的篇章。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很欣慰的看到,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就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就推进这项工作作出的批示,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就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搞好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体系,细化责任分工,严格考核制度,用实际成果检验工作成效。各级各部门、各成员单位,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打好总体战。
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美丽乡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最应该受益、最应该得到实惠的就是农民群众。要通过政策引导,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建设发展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同时,富民增收才是根本。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在发展中受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