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凝心聚力共建道德高地

于治国

2013年10月08日15: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张烁)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已经举办三届,参与人数之众、涉及社会层面之多、社会影响之深均令人叹为观止。面对50余位道德模范及其他提名奖获得者,以及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万丈光芒,各种所谓“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的流言蜚语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一些“金钱至上、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丑陋意识更是无处遁形。他们身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身份,但他们凭着内心深处的良知、爱心、知识、胆识以星星之火、微薄之力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演绎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和人间大爱,书写着新时代公民的绚丽风采。

他们之所以感动着无数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在其平凡的人生轨迹上,给我们留下了最灿烂、最辉煌、最耀眼的光芒。是的,“人生在世谁无死”,但有的人却“轻如鸿毛”,死后如一缕轻烟留不下一丝痕迹,甚至留下的是后人诟病;有的人却“重如泰山”,死后俞显得其伟大、重要、不可缺失,引起后人无限的哀思、悼念,其思想精神为后人所学习、效仿,以至于名留青史。这些道德模范就属于后者,他们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道德的本义和崇高的内涵,他们已经被深刻地印在历史之中。他们身上穿透历史、穿透时间和空间的人格力量、向善的力量是弥足珍贵的,给世人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远胜过世俗的任何武器,甚至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这些道德模范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人推崇,是因为13亿中国人从中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传统文化的延伸、人性中“真、善、美”的升华,凝聚了人性中向善力量。

不可否认,在地球这一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当中,一些违规、违法甚至违背道德人伦的事件时有发生,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车轮之下,这毕竟是杯水车薪、螳臂当车,尽管引起公众的义愤,但正是在对他们的声讨中更加激起了世人对“假恶丑”的憎恶、愤恨和排斥。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主流与支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否则,难免陷入认识不清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误区。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以稳健的步伐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向前、向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转型正向深水区迈进,一些新的矛盾、问题、情况的出现层出不穷,有些方面甚至出现看似倒退的现象,如“小悦悦”事件中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十八个虽然路过却视而不见冷漠群像,已经深深印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煤矿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等不时挑战着法律的尊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安全。这些都是文明发展中的阵痛,必须科学对待、全面认识、妥善处理、积极应对,以反腐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防止一些不法之徒浑水摸鱼,混淆视听,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由这些道德模范构筑的高地,每个中国人都不能止于感动。我们应该汇聚13亿人的具体行动,让所有的感动进一步深化、升华、延伸,转化为具体行动,真正触及到13亿个灵魂!诚如是,我想,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会更加矫健、坚强、有力,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理想将会更快得到实现!(于治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相关专题
· 于治国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