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稻草人
张先生常年在外地工作,趁着国庆长假回老家安徽桐城市看望父母。与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不同,家门口那段崎岖不平的公路让他“叫苦不迭”。“一说去长岗村,没有出租车愿意去,好不容易拦着一辆,五公里的路程要50元”,张先生告诉记者。(10月7日 中国新闻网)
这是一条涉及1万多村民、总长约五公里的乡村公路,绝大部分路段仅能容纳一辆车,路面布满大大小小的坑洼,附近村民连骑摩托车、自行车都不易,也难怪出租车、面包车都不愿来,宁愿舍近求远去开别的线路。村民出行难,反映了十多年,也曾集体筹钱,但每次都是拉几车砂石一铺了事,这让村民如何“安居乐业”?试问,一条乡村公路为何这么难,甚至难住了市镇两级干部十多年?
想来,这条公路难不过数十层高楼大厦,难不过成百上千亩工业园,更难不过“上山建城”等壮举。各项政绩工程能干得火热,偏偏这条小小的乡村公路十多年都搞不定,其实难的不是工程建设,而是领导们没用心、没尽力!领导们只把目光放在大工程、大项目上,忽视了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乡村公路自然无人问津。然而,群众关心最多的往往就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对于领导们紧抓的政绩工程却“不感冒”,反而觉得政府“不务正业”、“无所作为”。
同时,领导干部作出了承诺,就应该落到实处,不能满口大话、光说不练。一方面,镇领导不能让“很快就要修了、保证会修”等答复成为“放空炮”,不能相互推诿“踢皮球”或是“光打雷不下雨”;另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监督,把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不能让“村村通”成为空口号。官员须为承诺“买单”,不然,广大群众伤不起,政府公信力更伤不起!
此外,涉及修建公路的钱,究竟花在哪儿去了,必须弄个清楚明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俗话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那么,“好钢”是否用到了修路上,村民有权利探个究竟,而民众最深恶痛绝的就是,钱落进了官员的腰包里、肚子里!农村公路的专项资金用到了何处,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为何没有实现,村民集资款的去向等,都要给村民一个明白账。
更重要的是,民生建设切勿成为“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一些地方,虽然也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修建,但只图应付过关,不求工程质量,把好好的民生项目搞成了“豆腐渣”工程,让群众怨声载道。好事办成了坏事,也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可能有官员涉及违规行为,也可能是疏于监督管理,都不可忽视。否则,十年修不好一条乡村公路还会不断上演。
中央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领导干部把精力落到群众身上,切实倾听群众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就应当从修路这样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这才是值得“鞠躬尽瘁”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