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军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是促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提前和保证。其中,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更是关乎党的前途命运的大事要情。青年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其成长进步要注意以下“三忌”。
忌“急躁冒进”。青年干部,年轻气盛,思想灵活,创新精神也往往比较强。但是开拓创新不代表急躁冒进、急功近利。青年干部必须立足于本职工作,扎实肯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力戒心浮气躁。可是,有些青年干部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正确地对待工作,干了一两年,就急不可耐,有了一点成绩就邀功请赏,不愿意也不想做一些具体细致而短期内难见成效的的工作,习惯于、热衷于一些见效快的形象工程、面子事业,甚至不顾地方实际,搞各种各样的强推快进。这样做,不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还会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造障碍、带来损害,必须坚决清除这种思想。
忌“眼高手低”。现在的年轻干部,往往学历都不低。这原本是保持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合理的内在需要。但是,由于从大学校门毕业往往时间不长,很多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但往往又会自命清高,不愿扎根基层,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好,不尊重老同志,不拿百姓的安危冷暖当回事,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而这样的年轻干部,由于其毕竟还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因此每每参加这样那样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还屡屡入围、频频被提,但是,他们真的到了比较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后,面对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或办法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在公开选拔或培养青年干部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实践、突出实用、注重实效,要让“能考”的干部“能干”,更要让“能干”的干部“能上”。
忌“拔苗助长”。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固然不能一味地论资排辈,但也不能一味地强调高学历或年轻态。一些地方,为了引进留住所谓的高学历的年轻同志,出台各种各样的引才留才的政策措施,其中不乏高配领导职务、高薪福利待遇等条款。这也许确实能让一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但是“学而优则仕”未必是对年轻同志的真正关心,甚至有时还可能让一些走上仕途的年轻干部感到飘飘然,而荒废了其真才实学。另外,有些地方,在配备领导干部的时候,过度追求年轻化,将一些还不够成熟的年轻同志选任到领导班子甚至重要岗位上,而这些所谓的年轻派、少壮派,由于政治立场、基层历练、党性考验还不够,工作上不去,却旋即走上腐败之路的人,也不在少数。高学历、年轻态,绝不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灵丹妙药,相反,“拔苗助长”、“一厢情愿”,更多地还会扼杀青年干部的才智,乃至捧杀青年干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培养选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又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青年干部成长必须坚持原则、把握方法,切忌走样。
相关专题 |
· 倪洋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