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南海里的“社员”见证联系群众鱼得水

林伟

2013年09月27日14: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新一期的《党史博览》杂志载文称,1958年秋的一天,秦皇岛北戴河区草厂大队队长杨少洲到中南海去看望刘少奇,走到西门口时被哨兵拦住了。杨少洲说:“少奇同志是我们草厂大队的社员,我来看看我们的社员呀!”哨兵拨通了刘少奇办公室的电话,得到同意后杨少洲才被放行。原来,这年8月的一天,住在北戴河中直机关招待所的刘少奇提出要到附近的生产队去参加一下劳动,并作一个农村情况的调研。工作人员将刘少奇安排到北戴河区草厂大队。于是刘少奇就与草厂大队结下了这段深厚的情谊,草厂大队的干部不时地到北京看望他。

在笔者看来,中南海里的“社员”,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最好例证,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教材,更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面明镜。

常言道,“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这让我们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也让我们从中悟出一个深刻道理,即:让鱼水之情更深厚、血肉联系更紧密、种子和土地更依恋,就必须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根本。

不可否认,目前极少数党员干部喜欢以“官老爷”自居,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喜欢与群众交朋友、打交道,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讲一些空话套话。他们有时也到基层,却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于是,便有了“科技发达了,同群众的沟通反而困难了;交通便捷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反而低了”的反常现象。

其实,作为党的干部,本身就来自于群众,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什么理由不爱群众、不与群众交朋友、打交道?孔繁森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党与群众的感情是阶级之情,是血肉联系之情。想当年,延安根据地“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我们的改革开放进程也是由小岗村农民用十八枚红手印开启的。

现如今,面对“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群众路线依然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依然是决定未来的强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淡化与群众感情、丧失群众基础的危害性,永远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像刘少奇那样永远当“社员”,与群众“常来常往”,俯下身做为群众拉车拉犁的牛,站起身做为群众遮风挡雨的伞,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运。

如此说来,重温刘少奇的这段往事,不仅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启迪。只有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深厚的鱼水之情,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