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金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政府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的期待融入政府的决策和工作之中。(人民网)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范围之广、任务之艰巨、改革环节之多和人们对政府的期许等等,前所未有。变革越是深刻,社会就越发的关切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如何出台、怎样落实、覆盖了哪些利益群体?政府的权利是否阳光运行、有效到位、执行有力?政府的一切工作和行为,人们都希望看得见、摸得着、能监督。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既是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又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李克强在会议上指出,各级政府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要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科学解读,让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要积极回应、解疑释惑,并注意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政府决策和工作之中。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要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新闻发布。了解民情民意,对社会密切关注的宏观经济、民生等重要信息,增加发布频次。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就要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把政务信息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问责,着力提高实效。发挥好政府网站及时、权威、全面、准确发布政务信息的平台作用。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彻底改变一些地方、部门在信息公开上不主动、不及时,以及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的现象。努力增强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与社会凝聚力。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是提升政府各项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对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其中,重点推进了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价格和收费、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9个重大领域的信息公开。每个重点领域都有明确、具体、可以看得到的“路线图”、“时间表”。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
提升政府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就要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主动回应社会的关切的要求,把政策“交给”人民群众,及时、有效,敢于对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期待融入政府的决策和工作之中。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升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认识高度和政府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增强深化改革的信心、进一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高政府公信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彰显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的信心、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