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七分之一》节目里说:“不是延迟退休年龄,是延迟领取退休金。”她建议65岁领取,并称发达国家都是这样。(上海电视台 9月12日)
退休及领取养老保险金问题作为劳动问题的自然延伸,在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成为劳动者关心的问题。有媒体曾透露有关方面正在探讨延迟退休的可能性。如今,清华大学教授再次提出延领退休金观点。一些专家教授的雷人观点不能不让广大工薪阶层的劳动者心有所忧。
据杨燕绥教授的观点,工薪阶层在退休后,仍然要再等上15年才能领上早已从其工资中扣除的养老保险费用和由政府承担的那部分养老费用。这样的退休还叫退休吗?这样一来,政府可以减轻一下养老金的压力,而劳动者自然要承受没有养老金的恐慌。杨燕绥又提出,发达国家早已如此,但中国毕竟不是发达国家,一个国家一个国情,另一方面,即便是发达国家实行延迟领取养老金的问题,但前提是他们通过引入个人账户和建立积累制,改变制度结构,建立健全了养老保险的相关机制。这种有选择性的观点堆砌,不仅对劳动者丝毫没有一点利益。而且对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毫无益处。
相关专家教授们或许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工资收入等低于发达国家,休息休假权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汽车、医药等物价却远超于发达国家之时,此时杨燕绥教授提出延迟领退休金与发达国家对接,是不是很可笑呢?
劳动者在工作一定年限后,本来就应该无条件的获得政府部门为其提供的养老保障。作为有着严谨理论基础的高端知识分子,作为国家政策的建议者,其所提供的建议很有可能对国家政策产生影响,这样的后果,或者对于缓解一时养老金缺口有益,但对于现实生活中等待着养老金过活的工薪阶层而言,无异于是雪上加霜的事。我们的有些教授,常在一些理论上,乐此不疲地与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对接,却不愿意或无视现实中低收入阶层的现实需求。
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此时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与事实不符。一方面是国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另一方面又有观点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这岂不让养老金烂在财政池子里,岂不是让养老金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吗?本来养老金就是养老之需,如今按此观点,又要等到退休后15年再领取,实在是不接地气之观点。
延迟退休也好,延迟领取养老金也好,我想,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受政策影响最直接的一线工人,希望相关所谓的专家教授们,能够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能够深入到此类群体的生活中,看看他们的疾苦,听听他们的所忧所虑,别再让延迟领取养老金的“高论”扼杀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梦。